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車隊6月19日穿過北韓首都平壤的街道時,一些聚集的人群舉著普京的肖像,喊著「歡迎普京」的口號。但是,他們中的很多人可能並不清楚,處於戰爭困境中的普京將會給北韓甚至整個朝鮮半島帶來甚麼。

在這次訪問中,微笑的普京與北韓領導人簽署了一份類似北約性質的共同防禦條約。在這份《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中提到,「如果任何一方受到攻擊,莫斯科和平壤之間將相互提供軍事援助」。普京也首次宣布俄羅斯可以向北韓提供武器,它似乎傳遞了一個非常強烈的訊號,那就是在與美國及其盟友圍繞烏克蘭問題不斷升級的對抗中,俄羅斯願意拉上孤立的北韓挑戰西方國家。而平壤政權似乎也不怕把朝鮮半島乃至太平洋地區的不穩定局面搞得更大。

普京表示,俄羅斯根據簽署的文件與北韓發展軍事和技術合作,並稱莫斯科沒有甚麼可失去的。他準備在烏克蘭問題上堅持到底。

6月21日,南韓對莫斯科和平壤簽署的條約做出了強烈反應。儘管該協議對未來的影響尚不確定,但簽署協議的潛在動機是針對美國和北約向烏克蘭提供遠程精確武器,並以此說明俄羅斯有能力破壞華盛頓的朝鮮半島政策的努力。

從首爾的立場上看,在潛在的朝鮮半島衝突中,莫斯科明確承諾支持平壤,將被視為俄羅斯對朝鮮半島政策轉向,放棄了過去並不排斥南韓的朝鮮半島合作關係。首爾可能因此而放下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的政治負擔。首爾表示,將重新考慮對基輔的武器支援。此前,應華盛頓的要求,首爾只是間接向烏克蘭提供了數十萬枚155毫米砲彈,尚未直接向基輔提供除彈藥外的其它武器裝備。

然而,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平壤向莫斯科提供烏克蘭戰爭急需的武器彈藥,有可能換取在莫斯科的協助下獲得更先進彈道導彈和戰術核武器能力。美國和南韓擔心,這將增強北韓政權的核威脅。對此,美國正在加大力度展示其在該地區的戰略軍事資產。美國和南韓也一直在更新其核威懾戰略,確保華盛頓能夠迅速而果斷地使用核力量保護地區盟友免受北韓核攻擊。

在這種情況下,南韓是否應該發展自己的核武器的問題,在一些美韓智囊中重新出現。儘管一些人認為這種情況極不可能發生,但他們對北韓和俄羅斯之間日益增長的聯盟關係是否足以推動南韓退出其長達數十年的對核不擴散條約(NPT)的承諾開始表示懷疑。

前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專家艾莉森·胡克(Allison Hooker)6月21日表示,莫斯科和平壤之間不斷深化的軍事合作關係可能促使首爾考慮發展自己的核武器。她說,「我認為我們不能排除南韓更快地發展自己的核計劃的可能性。我們需要在美國和聯盟背景下,確定對此問題的看法。」

共和黨參議員羅傑·威克(Roger Wicker)也重申了他5月底提出的一項提議,呼籲在南韓重新部署美國戰術核武。6月20日,威克在參議院表示,「我們應該與我們的盟友南韓、日本和澳洲討論核負擔協議。現在是他們挺身而出並與我們一起分擔核負擔的時候了。」他補充說,還應該探索將美國核武重新部署回該地區,以遏制北韓和中共。

南韓國家統一研究所、牙山政策研究所、東亞研究所(EAI)等主要研究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60% 至70% 的國人支持用自己的核武器武裝自己的國家。

南韓國家安全戰略研究所(INSS)建議,通過武裝自己增加應對北韓核問題的選項。INSS 表示,普京間接承認北韓擁有核武器,公然藐視聯合國安理會對平壤的制裁。這增加了對北韓贏得其它國家認可其核武地位的擔憂。他們認為,在不斷努力加強華盛頓的延伸威懾的同時,南韓政府也應考慮各種選擇,包括重新開發戰術核武、北約式核武共享、南韓的核軍備,甚至建設自己的核能力。

INSS高級研究員趙漢範(Cho Han-bum)則表示,關於南韓擁核的討論是對普京和金正恩簽署軍事協議的「過度反應」。他說,「確實,在俄羅斯和北韓這兩個核武國家簽署軍事協議後,安全威脅確實惡化了,這增加了美國的安全負擔,」「但南韓獲得核武器的想法只是空談,缺乏可行性。」他解釋說,即使美國將南韓的核武軍備帶到聯合國的談判桌,其它四個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包括俄羅斯、中國、法國和英國,也不太可能同意。此外,擁有核武的南韓可能會在東亞引發核擴散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台灣和日本提出的類似討論,而國際社會不會支持這種情況。

6 月22日,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羅斯福號抵達釜山,參加美日韓舉行的「自由邊緣」聯合軍演,此舉被認為是針對北韓與俄羅斯軍事合作造成複雜威脅形勢變化的重大武力展示。「自由邊緣」軍演的目的是提高艦艇的戰術熟練度和三國海軍之間的互通性,以確保做好應對任何危機和突發事件的準備。

在此前一天,南韓召見了俄羅斯大使,抗議其與北韓簽署共同防禦協議。南韓表示,該協議對其安全構成威脅,並考慮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幫助抵禦俄羅斯的入侵。因為莫斯科破壞南韓與俄羅斯的關係在先。

南韓海軍表示,航空母艦的到來,表明盟國強大的防禦態勢以及應對北韓威脅的堅定意願。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打擊群今年4月還參加了與南韓和日本海軍在有爭議的東海舉行的三方演習,那裏由於中共的領土主張和地區霸權的行動升級,緊張局勢正在加劇。

五角大樓發言人萊德表示,演習結束後,羅斯福號航母打擊群將前往中東繼續促進地區穩定、遏制侵略並保護該地區的商業自由流通。

羅斯福號航母打擊群將取代德懷特·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打擊群執行紅海任務。6月23日,艾森豪威爾號結束了紅海任務,抵達地中海。胡塞武裝也正是在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打擊群離開紅海之際,發起了最新一波導彈和攻擊型無人水面艇攻擊。 

6月23日,也門胡塞武裝表示,其部隊襲擊了紅海和印度洋的兩艘船隻。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里表示,第一艘船環球導航者號(Transworld Navigator)在紅海被一艘無人水面艇擊中。第二艘船斯托爾特紅杉號在印度洋遭到多枚巡航導彈攻擊。他說,這些船屬於「違反進入被佔領巴勒斯坦港口禁令」的公司。

美國中央司令部(CENTCOM)表示,隸屬於希臘的環球導航號,在薩那時間23日凌晨4時遭到襲擊。船員報告船隻受輕傷,但仍在繼續航行。並補充說,美國或聯軍船隻沒有人員受傷。

自去年11月以來,也門胡塞武裝一直在紅海航道發動無人機和導彈襲擊,並稱其行動是為了聲援在加沙的哈馬斯。這次事件是胡塞武裝封鎖紅海航道以來,造成約30 艘民用船隻受損、兩艘沉沒的最新一起襲擊事件。

自去年11月中旬,胡塞武裝封鎖了紅海航道。這條水道承載著全球大約12%的海上貿易流通量。海上交通(Marine Traffic)的數據顯示,胡塞武裝襲擊導致2024年6月通過蘇伊士運河的散貨船數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了79.6%。胡塞武裝的攻擊是造成蘇伊士運河的交通明顯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馬士基在內的一些公司為了避免襲擊,選擇繞行南非好望角,導致一些貨輪上百萬美元的燃油成本增加和額外的運輸時間。

胡塞武裝的襲擊也導致對也門等國家的人道援助出現延誤。6月18日,五角大樓發言人萊德表示,胡塞武裝的攻擊不僅沒有幫助巴勒斯坦人,反而還傷害了也門人民。@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