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各州希望禁止學生在校使用手機,這些行動標誌著孩子手機監管長期爭論進入一個新篇章。

隨著美國越來越多的州和學校認識到孩子玩手機上癮以及手機對孩子教育和心理健康的危害,禁止孩子在校時使用手機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2019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在社交媒體上花費超過三個小時的青少年面臨的焦慮和抑鬱等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會增加一倍。

紐約州和加利福尼亞州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兩個州,兩個州正在考慮就這一問題制定新的全州政策。

本周早些時候,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呼籲禁止在課堂上使用手機,並表示將與立法者合作制定政策。在紐約州,州長霍楚爾(Kathy Hochul)也在考慮推動類似的法律。

今年春天,印第安納州州長簽署了一項課堂禁令,禁止學生在校使用手機,將於秋季開始生效。

緬因州和維珍尼亞州等州的個別學區也在制定更嚴格的手機使用規則。

走在最前面的,是佛州州長德桑蒂斯(Ron DeSantis)去年通過的一項禁令,禁止學生在上課時間使用手機和訪問社交媒體。

本周最新一個宣布禁止學生在校使用手機的學區是加州洛杉磯學區,它是全美第二大學區。

大多數美國學校已經制定了某種手機政策。根據美國教育部的數據,在2021—2022學年,約有76%的學校禁止將手機用於非學術用途。

社媒增加學生的焦慮和抑鬱症風險

本輪學校禁止手機行動也跟COVID-19疫情後社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擔憂浪潮有關。同時,這也是美國兩黨罕見達成共識的問題,共和黨和民主黨控制的州的立法者們都在推行類似的政策。

周一(6月17日),美國衛生官員呼籲在社交媒體平台上貼上類似於香煙盒上的警告標籤。

美國醫務總監Vivek Murthy認為,社交媒體增加了兒童出現焦慮和抑鬱症狀的風險。

他表示,孩子們一邊上課,一邊用手機給朋友發短訊、回覆社交媒體上的消息、瀏覽朋友圈動態。

「這不僅讓學習變得非常困難,也讓在學校建立人際關係和友誼變得困難。」他告訴英國廣播電台(BBC)說。

洛杉磯教委會主席Jackie Goldberg在公開聽證會上說,她最近走訪一所當地高中時看到,學生們就在午餐桌面對面坐著,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抬起頭來交談,大家都在玩手機,用手機進行消息交流。

「這是一種嚴重的成癮現象,正在侵蝕孩子。」Goldberg在會議上說,「為了阻止學生進一步上癮,至少是從進入學校到離開學校,都不能使用手機。」

關於學生在校使用手機的持久辯論

美國對學生在校使用手機的辯論幾乎與手機出現的時間一樣長,而且爭議很大。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曾多次試圖禁止在教室使用通訊設備。早期是擔心手機可能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並擔心學生可能通過手機不小心接觸到毒品交易。

但1999年科羅拉多州哥倫拜恩高中發生的槍擊事件導致13人死亡,這促使一些家長和學校重新評估手機作為緊急情況下關鍵通訊工具的地位。各州隨後放寬了規定,包括加州,該州於2002年廢除了手機禁令。

在經歷COVID-19期間的網課,加上社交媒體尤其是短片對學生的衝擊後,學校意識到,電子設備越來越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助長了網絡霸凌,並可能成為學生作業作弊的手段,因此對禁止學生使用手機的爭論再次升溫。

一位在紐約公立學校任教28年的小學老師告訴大紀元,手機已經嚴重影響到課堂教學,孩子們迷上了模仿TikTok上的網紅,而不肯花時間寫作業。她補充說,她也能理解孩子需要手機跟家長保持聯繫,尤其是在某些特殊時刻。

學校一直在努力尋找安全和限制社媒誘惑之間的平衡。

對家長們的普遍擔憂,例如無法在緊急情況下聯繫孩子,洛杉磯教委Nick Melvoin提議,各學校可以建立由成年人管理的通訊途徑,成年人會確保發送的訊息更清晰、更準確,不會造成家長的恐慌。

相對州或市的學校手機禁令,學區甚至學校制定的政策更為關鍵。

美國國家學校安全與安保服務局局長Ken Trump表示,如果沒有強大的社區共識和一致執行,政策就不會奏效。

「這件事比普通父母或其他旁觀者想像的要複雜得多。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有很多複雜之處。」肯‧特朗普說。

在洛杉磯,教委成員周二投票決定,從2025年開始禁止學生在上課期間使用這些電子設備。但這項政策將如何實施仍不清楚。

一位洛杉磯高中生Thakkar告訴大紀元,這項禁令在執行時極有可能遭到學生的反對。

他希望,教委會建立一個讓學生表達意見的平台,以相互溝通。

「我支持這樣的理念(指禁止用手機),我知道手機對心理健康非常不利,而且我看到大家在課堂上因手機分心。」他說,「我自己也會因為手機在上課時分心。」

Thakkar補充說:「上學期間禁用手機的提議完全在學區管轄範圍內,也是合理的。」#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