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約翰大教堂(荷蘭語為Sint-Janskathedraal)不僅是荷蘭數一數二的大教堂,也是荷蘭哥德式風格(Dutch Gothic style)的最佳典範,更是14世紀低地國家(Low Countries)(今日的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典型哥德式建築著名的變體。
大教堂的故事在1185年展開,當時布拉班特(Brabant)的公爵亨德里克(Duke Hendrik)在荷蘭北布拉班特建立首都斯海托亨博斯(‘s-Hertogenbosch)。最初,有一座羅馬式風格的教區教堂建於1220至1340年間,供奉福音傳道士聖約翰(St. John the Evangelist)。
但在1340年左右,教堂開始以哥德式風格進行翻修,反映出城鎮的富裕和教堂的重要性與日俱增。1366年,它成為一座學院教堂(collegiate church),也就是教堂開始由世俗或非修道院的神職人員管理。到了1505年,除了塔樓外,大部份原有的羅馬式元素都遭移除。聖約翰大教堂已然是一座哥德式教堂。羅馬式磚造塔樓(鐘樓)是這座荷蘭天主教堂中最高的塔樓。鐘樓下方有配置鐘琴(carillon)能演奏鐘聲。另外,鐘樓的半圓拱形窗戶可讓自然光照入室內。
新教堂工程在1525年左右完成,這座哥德式教堂在1559年成為主教座堂。1584年的一場毀滅性火災摧毀了木製塔樓,導致大教堂倒塌。新的十字形教堂大約在1600年完工,保留至今。1830年的大火燒燬了西側塔樓,但在1842年修復。教堂第一次整修是從1850年到1946年,第二次是從1961年到1985年,而最後一次修復則在2010年開始。教堂在第二次整修後,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宣布大教堂為次級聖殿(minor basilica)。
儘管歷經翻修,聖約翰大教堂仍然是荷蘭中世紀建築的象徵,尤其是以布拉班特公國(Duchy of Brabant)命名的「布拉班特哥特式」建築風格為代表。與意大利哥特式不同,布拉班特風格採用質地較軟的石材,特別像石灰石或砂岩,以利進行高度細緻的雕刻,從而塑造出整體風格的建築。大教堂所在地──北布拉班特市,是公國四個首都之一。
雙排飛扶壁支撐著唱詩班和中殿的外牆,上面妝點著許多雕塑人物。這些雕塑是根據原稿和繪圖製作,有些較新的作品是19世紀時安裝上去的,總計有超過95位十九世紀的荷蘭人物造型。
大教堂室內以十字形(cruciform)的平面設計,中殿位在中央,兩側的過道延伸至迴廊(ambulatory)和兩側的禮拜堂。雖然中殿天花板不像法國哥特式中殿那樣高,但柱子也朝上連接至肋狀拱頂天花板。大教堂因配置淺色石材和尖頂拱形窗,整體顯得明亮。室內還裝飾著各種藝術品,包括畫作、濕壁畫、彩色玻璃花窗和六百多座雕像。
大教堂的拱形天花板以細長的高柱支撐。淺色調天花板上可見描繪精緻、色彩鮮豔的太陽位在整個藍色背景之上,周圍環繞著細密複雜的葉片和枝葉造型圖樣。一旁還有尖頂拱形窗戶與不鏽鋼架玻璃窗,把自然光引進室內。▶點擊這裏看圖片。
聖約翰大教堂不但收藏許多中世紀雕塑,且多處配置彩色玻璃花窗。花窗描繪早期基督教會的聖經故事與場景,例如聖蘭伯特(St. Lambertus)祝福一群皈依者的場景,這是1889年由海森曼斯和卡普羅尼爾(L.C. Hezenmans and J.B. Capronnier.)創作。
教堂側邊入口處的拱形天花板壁畫下方可見大型管風琴位。木製風琴盒由木匠法蘭斯‧西蒙(Frans Simon)在1620年建造,公認是荷蘭歷史上舉足輕重的風琴之一。幾世紀以來,不同的管風琴設計師會根據當時的流行進行翻新和升級。最近一次的更新可追溯到1984年,今天教堂裏看到的管風琴,同時配備著老式與新型的音管。#
原文:St. John’s Cathedral: Dutch Gothic in the Netherland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艾莉安‧翠布斯維特(Ariane Triebswetter),國際自由新聞工作者,擁有現代文學和古典音樂背景。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