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的范老婦人一直都有定期回診追蹤高血壓的問題,近日因為劇烈頭痛持續兩星期,於是前往醫院就醫。通過腦部磁振造影檢查發現,她的顱內內頸動脈有一顆大約4毫米,而且形狀不規則的動脈瘤。
為了避免動脈瘤破裂造成顱內出血,醫師利用最新型的雙向血管攝影機,以微創僅 0.5 公分的切口,自她的鼠蹊部伸入導管,執行「支架輔助線圈栓塞手術」,阻斷動脈瘤的血流供應,進而讓動脈瘤栓塞;從此她不再為頭痛所苦,同時解除動脈瘤破裂可能造成的中風危機。
甚麼是動脈瘤?
台北慈濟醫院影像醫學部神經影像科主任阮郁修說,動脈瘤是人體的動脈管壁長時間因為血流衝擊導致壓力不平衡,而產生的氣球狀凸起,常見發生的部位有腦部、胸部和腹部。
動脈瘤的發生原因和比例
阮郁修指出,動脈瘤的發生原因包括長期高血壓、抽煙、高血脂、糖尿病、吸毒等,以及罹患自體免疫疾病者,女性比男性容易發生,發生比例約為 2:1,停經後的女性發生比例高達 3:1,而且母親遺傳給孩子的機率也較高。
臨床統計發現,大約80%的動脈瘤患者沒有出現症狀,所以多數患者是在腦部高階影像檢查中檢查出來,至於是否需要積極進行治療,必須由醫師評估動脈瘤的大小、位置和形狀來決定。
動脈瘤無破裂的治療方法
阮郁修說明,一般而言,動脈瘤只要沒有破裂,多數可以通過血管內栓塞治療,執行方式與心導管雷同,即是從鼠蹊部大血管置入導管和導絲,此兩者就像手術醫師的雙手,巧妙且精細地將支架置放於動脈瘤口,隨後再將線圈塞入動脈瘤中,從而阻擋血流。
手術之後,人體的內皮細胞會沿著支架生長,大約半年的時間,栓塞效果就可以達到最佳情況。
雙向血管攝影機的優勢
阮郁修補充說,過往的醫材不如現今進步,導絲、線圈或支架比較硬,在執行手術時,可能造成動脈瘤破裂,或是無法栓塞得很緻密,導致手術中有相當程度的併發症發生,而且復發率高達15%~20%。
現今醫療進步,不但相關醫材改良,降低了上述的風險和復發率,再加上通過先進的影像儀器也提高了手術安全性和成功率。
阮郁修提出,以台北慈濟醫院引進的雙向血管攝影機來說,擁有大螢幕、高解析度和輻射劑量低的特點,腦部動脈瘤通常在 2~4 毫米,所以在新型儀器的高清顯像之下,醫師可以看得很清楚;而且儀器具有兩個攝影源,能在操作手術時看到兩個不同面向的情況,避免導絲刺穿動脈瘤或小血管。
此外,雙向血管攝影機可應用於診斷和治療全身各處血管病灶,輻射劑量比舊型儀器降低至少30%,不但能提升醫療人員和患者的安全,也能縮短約三分之一的手術時間和患者的麻醉時間。
預防發生動脈瘤的方法
阮郁修提醒,動脈瘤破裂就是出血性腦中風,死亡率高達30%以上,而且會造成肢體上和認知功能上的障礙,因此戒煙、控制血壓、穩定血糖有助於預防發生動脈瘤;同時建議有家族史的女性,可以定期安排腦部高階影像檢查,才能提早發現、及早治療。◇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