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6月19日)發布的第三方數據估計顯示,中國經濟萎靡不振之際,「618」年中電子商務銷售節銷售額出現了有史以來的首次下滑。年輕消費者也在捂緊荷包,有大學生表示,錢包已空。

數字零售數據提供商商湯科技(Syntun)表示,在618購物活動期間,中國主要網絡平台的商品交易總額(GMV)比去年同期下降7%,只有7,428億元人民幣(合1,023.6億美元)。

在中國,618是僅次於「雙十一」的第二大年度銷售活動。根據商湯科技的數據,即使在COVID-19疫情期間,618銷售額也在增長,並在2023年達到峰值。

據路透社報道,業內專家表示,今年的購物節未能激起消費者的熱情。而經濟黯淡之際,各大平台都將優惠期限延長至數周,以吸引消費者打開荷包。

618購物節於2010年首次推出,當時僅有一天的促銷活動。

京東和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和淘寶等主要電商平台今年取消了傳統的預售期,即消費者可以在預售期內支付定金,然後再完成購買。相反,他們延長了優惠期。

中共國家統計局6月17日發布5月宏觀經濟數據。據新浪網報道,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分析說,1至5月累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4.1%,不及疫情前兩年平均增速的一半。他說,消費仍疲弱主要是因為居民消費信心偏弱以及居民可支配所得增長下滑。

中國正受到揮之不去的房地產危機和高失業率的拖累,消費者信心嚴重受挫。同時,用打折的方式刺激消費,已經不靈。

「618熱度降溫」

據路透社報道,電子商務顧問公司WPIC Marketing + Technologies行政總裁Jacob Cooke表示:「由於全年都有折扣,618熱度已經降溫。」

來自杭州的大學生Anita Meng告訴路透社,「說實話,我一直沒有關注618,因為(購物節)實在是太多了。」

「即使這些節日還在繼續,我的錢包已經掏空了。」她說,這個618她只買了一樣東西——給哥哥的遊戲椅——從1,200多元降到了1,000元。

分析師說,需求低迷,一方面讓零售商持續陷入價格戰和低利潤率,另一方面也加劇了通貨緊縮壓力。

「低價」現在已成為中國消費市場的普遍特徵,電子商務平台越來越難以留住客戶,即使是傳統上成功的銷售節也是如此。

諮詢公司Re-Hub對奢侈品牌在今年618期間的打折策略進行分析後發現,在他們追蹤的品牌中,有20%的品牌增加了平均折扣,有近半的品牌維持或降低了去年的平均折扣。#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