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已極受忙碌族喜愛的即食麵,於近年經過疫情與加息周期後,全球銷售可見更上一層樓。據世界即食麵協會(WINA,World Instant Noodles Association)於5月發布的最新資料,全球即食麵銷售量由2019年的1,064億份,攀至2023年的1,202億份,部份較少吃即食麵的國家,漲幅更是驚人,如埃及由2.8億份一舉躍升至10.8億份,僅在短短數年間急速抽高285%。

坐擁合味道(Cup Noodle)與出前一丁的即食麵鼻祖日清食品(日股:2897)股價在近五年走勢十分凌厲,由2019年6月初的每股2,197日圓,上揚至本年6月13日收市的4,096日圓,累漲86%,大幅跑贏於同期下挫逾三成的恒生指數。

市場規模與日俱增

中港兩地在踏入疫情後,即食麵消耗量一度大增逾一成,在封關期間一直維持在高水平,到了2023年終見回落,但相比2019年,這去年422.1億份的銷售仍然有著1.8%的增長,沒有出現倒退。對於中港市場來說,微升已算成績不錯,因人口結構利淡(人口減少與年青人佔比萎縮)與產品滲透率基數本身甚高(High Base Effect)。

亞洲另外兩個人口大國—印度與印尼的即食麵銷售在近五個寒暑,年年有升幅,勇往直前,再加上不甘後人的越南,三國加起來的即食麵銷售在2023年已衝破300億份關口,期內累漲27%,跑贏許多國家的GDP。

即食麵在經過疫情與加息周期後,絕大部份地區銷量均向上(大紀元製圖)
即食麵在經過疫情與加息周期後,絕大部份地區銷量均向上(大紀元製圖)

據《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資料,去年全球即食麵市場規模達577.3億美元,今年將升至610.8億美元,而預測到了2032年更可直攀至982.6億美元,複合年度增長率為6.12%,絕對不容小覷。

除了日清產品外,於國際上知名的品牌還有雀巢旗下的Maggi、Unilever的Pot Noodle、印尼巨企Indofood旗下的Indomie、農心之辛辣麵與安城湯麵等,另有康師傅(00332)與統一中控(00220)等主打大陸市場的競爭者。即食麵王國日本另還有數之不盡的個別品牌,如由名店「拉麵橫綱」推出的產品,以及Acecook、山本製粉與一蘭等。

一直沒有大面積發展開來的歐美市場,在經歷Covid後,旋即又面臨物價飆升,可以說是通脹重災區。於息口不斷往高處攀,供樓壓力日增之際,民眾為了節省開支,唯有尋找些較廉價(最好是又美味)的食物醫肚。此時此刻,即食麵自然大派用場。事實上,美國在2020年即食麵的銷售在突然大升約9%後,隨後銷量並沒因解封回落,目前穩站於年銷量50億份以上。

英國、德國與波蘭等從極低基數起跑全線向上,就連最「嘴刁」之一的法國亦見在捱過疫情與頂著加息周期間,Shopping Bags多放了幾包即食麵。近數年,無疑是一個自動Marketing Campaign予以即食麵這個廉食板塊來個鋪天蓋地宣傳。

即食麵王國在山形

曾聽一位南京人分享,自從他來港吃過一次日清的產品後,就「回不了頭」,往後只能食日清,他之前一直不知道,「方便麵原來可以那麼好吃!」。

日本人對食的要求甚高,在日本一家餐廳的食品只要是稍為普通(仍遠未到難吃地步),恐怕已難以Survive。然而,他們對即食麵依然垂涎三尺,反映日企花了許多心機、投放了大量資源,對即食麵製作質素與款式要求不斷提升與擴張,以求永遠在食客心中留一席位。

據《日本時報》引述當地政府一項有趣調查,該國東北地方的民眾最喜歡吃即食麵,心儀程度遠勝全國其他地方。東北地方內的六個縣廳市,均躋身全日本前十即食麵銷售排名(當中青森市以人均年消費8,361日圓列榜首,仙台以7,864日圓居亞,而全日本平均為5,611日圓),相信絕非偶然。那麼內裏乾坤又是甚麼呢?

根據宮城學院女子大學食品營養科學系主任Yuka Kamada的說法,東北地區的家庭傳統上在菜餚中使用小麥、蕎麥和米粉,這可能解釋了他們對麵食的渴望。另外,東北地區的冬季極為寒冷,因此許多當地菜餚使用保存期較長的穀物。山形縣常自稱其為「拉麵縣和蕎麥麵王國」,並積極利用其食物文化吸引遊客。在宮城縣仙台市的合作社幸町店,貨架上恆備60至80種不同的即食麵,以應付各類顧客需求。該店長向當地媒體透露:「限量產品尤其暢銷,有時我們難以補貨。我們認為人們渴望嘗試具有地方風味的產品。」

即食麵於1958年誕生於大阪府池田市,繼而風靡了日本,文化延伸至北亞、東南亞等地,現再逐步邁向整個地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