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無人機行動的規模、範圍和打擊力度正在迅速擴大並取得實際戰果。社交媒體公布的一些影片展示了烏克蘭戰場戲劇性的作戰場面,向人們深度揭示了無人機行動細節,喚起人們對無人機未來戰爭角色的想像力。

本周,烏克蘭無人機捐助者斯特南科(Serhii Sternenko)在社交媒體發布了一系列影片,其中一段影片展示了烏克蘭無人機與俄羅斯黃蜂近程防空系統之間的一次不同尋常的對決,也許可以更準確地稱之為「危險的捉迷藏遊戲」。在偵察無人機發回的完整監視畫面中,人們有機會看到,在無人機發現俄羅斯防空系統的藏身之處後,發起了一些列攻擊,炸開了一條通道,最終端掉了俄軍黃蜂導彈發射車的藏身點。烏克蘭無人機操作員就像吃生蠔一樣,先耐心地砸開堅硬的外殼,然後享用裏面的「美味」。

俄羅斯軍隊希望用一種高機動低空近程地對空導彈防禦系統對付日益擴大的烏克蘭無人機攻擊。這就是俄羅斯安泰(Antey)科研生產聯合體研製的被稱為9K33黃蜂(Osa)(北約名稱SA-8壁虎)的車載近程地對空導彈系統。它將導彈發射器和雷達集成在一輛六輪裝甲越野車上,可以獨立完成目標監測、跟蹤和攔截,也可以與戰場防空監控雷達協同作戰。它配有6枚防空導彈,採用雷達導引頭,有效射程大約7英里,配備5名機組人員。

黃蜂主要為移動中的俄羅斯裝甲部隊提供防空保護。它通常會同時發射兩枚導彈,據稱每枚導彈有55%-85%的攔截成功率,因此,如果兩枚導彈齊射,幾乎可以確保擊落一個來襲目標。該系統自1970年代推出後經過多次改進。

雖然大多數俄羅斯防空系統由於設計缺陷而難以探測和擊落小型無人機,但黃蜂似乎是俄軍對付無人機的更好的解決方案。俄羅斯媒體稱,迄今,該系統在戰鬥中已經摧毀了數百個空中目標。甚至連烏克蘭人也承認,黃蜂導彈對「狂怒」和「萊萊卡」等烏克蘭中程偵察無人機,以及「巴巴雅加」重型轟炸無人機都構成威脅。黃蜂的這種能力,加上其400萬至1,000萬美元的價格,使它成為戰場上的高價值目標。

這次行動中,在前線附近道路上移動的黃蜂貨車很快就被無處不在的烏克蘭偵察無人機發現。這時,俄羅斯人似乎還蒙在鼓裏,並繼續向前線移動。之所以要儘可能靠近前線,是因為黃蜂導彈的射程有限,需要靠近前線才能近距離發揮作用,並與烏克蘭無人機交戰。

在影片的下一個場景中,可以看到黃蜂貨車被開進了一個貌似車庫的建築物裏,但是,這種隱蔽行動基本上是在烏克蘭無人機監視下進行的。烏克蘭第90空中機動營,代號Apachi的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機(FPV)操作員,駕駛重型無人機很快就跟在了黃蜂貨車後面。

早期烏克蘭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機可以攜帶的有效載荷只有大約3磅,通常是經過改造的RPG彈頭,也就是火箭推進榴彈。但是很快較大、較重的版本就越來越普遍,這主要取決於無人機有效載荷和攻擊範圍之間的平衡。最新的烏克蘭第一人稱無人機「大黃蜂女王」可攜帶15磅的彈頭,這幾乎足以破壞普通的防護裝甲。

影片中,第一架無人機試圖飛入車庫,從無人機視角可以看到一扇金屬門擋住了去路。操作員直接撞上去,爆炸似乎並沒產生多大的破壞,只能看到輕微的橘黃色閃光。緊接著第二個無人機沿著同樣的路線發起攻擊,在撞擊前的最後一刻,可以看到通道仍然沒有打開,但擋住道路的鐵門已經出現破損,操作員將無人機儘量轉向左側的缺口。這次效果仍不理想。接著是第三和第四次攻擊。濃煙開始從車庫冒出。這時四、五個俄軍士兵從煙霧中逃出來,橙色的火焰從車庫的破口升起,蔓延的火勢表明,一切已經無法挽回。

在這次攻擊中,為了突破金屬門,進行了反覆的無人機攻擊。這顯然不是烏克蘭部隊第一次用無人機摧毀躲藏在建築物內的目標。在今年2月的一次襲擊中,神風無人機曾連續炸毀了躲藏在倉庫中的多輛俄軍坦克和裝甲車。

第一人稱無人機還有許多突破障礙的案例,比如在屋頂或車輛防護外殼上先炸出洞來,然後再將彈藥直接投到目標上。不管金屬材料還是土木結構的遮蔽物都經不起連續的轟炸,只要攻擊無人機數量足夠多,就可以通過不斷擊中障礙物直到將其擊穿。今年5月,烏克蘭「飛行骷髏」部隊用至少8架第一人稱無人機攻擊一輛車頂添加了Kontakt-1 ERA反應裝甲的俄羅斯T-90M坦克,這輛T-90M在連續的攻擊中被徹底摧毀。儘管使用了多架無人機連續攻擊,但每次攻擊的成本大約只有500美元,相當於用幾千美元炸毀一輛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坦克,這顯然是一次非常合算的交換。

烏克蘭無人機操作員經過兩年多的戰爭考驗和經驗積累,技能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這些無人機為戰場帶來了一種新型的敏捷、低成本、精確打擊能力。這不僅僅是能夠準確擊中一座建築物的問題,到處飛行的無人機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準確地擊中任何正確的目標。這是迄今在戰場使用的任何其它便攜式步兵武器都不具備的能力。

然而,光有無人機還不行,還需要情報、監視和偵察系統的幕後支持。烏克蘭高效的戰場空間感知管理系統,可以確保所有資料隨時可用,比如偵察無人機可以將偵測到的目標數據實時傳輸給作戰單位,幾乎可以同時對目標發起攻擊。攻擊無人機或配備變焦鏡頭的偵察無人機還可以進行近距離戰場評估,將整個攻擊過程記錄下來,傳遞給後方控制系統。

俄軍缺少對高價值黃蜂導彈系統的保護措施令人難以理解。俄羅斯當然知道,這種必須在前線使用的系統會面臨更多的無人機襲擊,或許他們也知道沒有更好的方法(如電子對抗措施)保護這些裝備,這一點從他們尋找堅固掩體的行動就能看出來。問題在於他們不會不知道,在第一人稱無人機面前,「躲貓貓」根本無濟於事,充其量也只能是撞大運的無奈之舉。

今年3月下旬,在頓涅斯克,烏克蘭第28旅的第一人稱無人機對逃進機庫的俄羅斯黃蜂導彈發射車進行了一次沒有懸念的精確打擊。也許當時俄軍士兵還不明白,本來躲得好好的,怎麼突然就被擊中了呢?

現在,烏克蘭第一人稱無人機不僅攻擊地面目標,甚至開始攻擊空中目標。烏克蘭國家邊境局敖德薩支隊發布的一段影片顯示,6月10日晚,他們發現並摧毀了一架在烏克蘭南部執行偵察任務的俄羅斯扎拉421-16E偵察無人機。攔截發生在尼古拉耶夫地區奧恰基夫北部。烏克蘭士兵利用第一人稱無人機迅速定位了俄羅斯無人機後,在空中將其摧毀,俄羅斯無人機機翼折斷墜落地面。這也許是此類無人機之間的首次空戰。

6月13日,烏克蘭進行了最新的無人機攻擊行動。距離前線約150英里的俄羅斯莫羅索夫斯克機場遭到了烏克蘭大規模無人機襲擊。據稱,這次行動一次出動了80多架無人機。

位於羅斯托夫州的莫羅索夫斯克機場是俄羅斯第4航空集團軍第559轟炸機團的大本營,擁有數十架 Su-34攻擊機。Planet Labs的衛星影像顯示,可能有多架Su-34在襲擊中受損。

烏克蘭方面的消息稱,雖然大部份無人機在到達目標之前被擊落,但還是有一部份無人機成功到達目標區域。並稱,除了飛機嚴重受損外,還造成該基地多名軍人傷亡。

烏克蘭國防情報局負責人布達諾夫表示,這次行動是從烏克蘭境內發起,至少有70或許更多烏克蘭無人機參加了行動。俄羅斯機場實際損失尚未得到確認,但布達諾夫承諾,將再次對該基地發起攻擊。@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