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領導的團隊的研究發現,中國北方地區的濕度有上升趨勢,但相同的情況並未見於中國南方地區,認為此會導致本世紀末,中國人口最稠密的整個東部地區,廣泛出現濕熱。

濕度會影響人體通過流汗調節體溫的能力,故濕度亦會影響人體對於高溫的感覺。浸大指,雖然在夏季中國各地也會出現高溫,但是南方相對潮濕的天氣,會令該區更頻密地出現濕熱天氣,對健康及經濟造成嚴重影響。

為評估濕度如何影響中國的濕熱天氣,由浸大地理系教授高蒙帶領的研究團隊,分析由1979至2018年的40年間,中國北方及南方錄得的濕球溫度。濕球溫度是以被濕布覆蓋的溫度計量度,其讀數反映了氣溫和濕度的共同影響,被視為更能準確反映高溫對人體的影響。

南北濕熱差異收窄

研究發現在上述期間,中國北方的平均濕球溫度,每10年上升攝氏0.23度,顯著高於中國南方,每10年上升攝氏0.07度。雖然過去中國南方更頻密地出現極端濕熱天氣,但是結果顯示,中國北方及南方的平均濕球溫度正在收窄,亦代表兩個地區的濕熱程度愈趨接近。

研究團隊分析同期錄得的濕度趨勢,發現中國北方的平均濕度水平,以水蒸氣壓量度,為每10年上升0.16百帕;中國南方的濕度水平則錄得輕微下降,結果顯示,中國北方和南方的濕度水平趨勢有明顯差異。

團隊認為,出現此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氣候轉變,導致東亞高緯度地區以更高速度暖化,改變大型氣壓系統的狀況,導致水氣從南中國海傳送至中國南方地區受到抑制,同時加快濕氣從太平洋輸送到中國北方地區。

除氣候原因,團隊指中國南方的濕度自1979年起下降的另一原因,為城市化過程令從鄉郊地方蒸發的水份減少。

料將出現更大範圍濕熱

研究團隊進一步運用氣候模型模擬分析,預測在本世紀末,中國北方部份地區的濕球溫度升幅,將比南方地區高約攝氏2至3度,意味中國北方和南方的濕熱程度會愈趨接近。至本世紀末,全國94%人口居住的整個中國東部地區,會更為廣泛地受到程度相若的濕熱天氣影響。

高蒙表示,研究結果提醒決策者、研究人員及不同持份者,需要優先考慮制訂和落實氣候適應措施。若能立即採取積極行動,便能有更好的準備,幫助群眾應對濕熱天氣的不良影響。

研究結果已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