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在每個家庭之中,母親都被賦予多項重擔,比如處理家務、照顧長輩等,尤其身為職業婦女者,更是工作忙到分身乏術,感到壓力如山大。研究統計顯示,全球女性罹患抑鬱症比例是男性的2倍,而且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也高,所以女性一定要先懂得照顧好自己,並且適時紓解日常的身心壓力。

抑鬱症提高心血管疾病罹患率

2024年4月刊登在《美國心臟病學:亞洲 》(JACC:Asia)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是日本學者採用JMDC(Japan Medical Data Center)數據庫中的資料進行追蹤和回顧,從中分別統計女性、男性抑鬱症患者罹患心臟病的危險比率。

此項研究在2005年~2022年,追蹤年齡在18歲~75歲的參與者,總計超過412萬位,統計發現抑鬱症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比率,男性為1.39,女性為1.64;抑鬱症導致心臟病發作、胸痛、中風、心臟衰竭和其它病症的危險比率,女性均高於男性。

參與此項研究的日本學者認為,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兩項危險因子是體內賀爾蒙和發炎反應,至於憂鬱、焦慮等心理狀態則是壓力來源,會帶來身體發炎、破壞、血管硬化、斑塊堆積等情況,進而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抑鬱症與心血管疾病有關聯性

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說,雖然此項研究無法確定抑鬱症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因果關係,但確實看到兩者之間的關聯性。抑鬱症與心血管疾病一直都被認為是雙向關係,罹患心血管疾病者比較容易罹患抑鬱症,所以反之亦然。

此外,女性在月經周期、懷孕期、停經期,受到賀爾蒙改變的影響,比男性更重視周遭的人際關係,而且要扮演不同角色時,種種矛盾和衝突都會增加罹患抑鬱症的風險,這也是罹患率高於男性的主要原因。

女性應該建立自我照顧的概念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提出,女性無論再怎麼忙,每天都要保留30分鐘給自己,可以在此時放空、放鬆,或是運動、滑手
機、追劇、逛街購物。

然而,做這些事不是為了家庭或孩子的需求,而是自我照顧的概念;尤其是需要照顧很多人的女性,更要先懂得照顧好自己。

葉雅馨補充說,面對有抑鬱情緒的家人,要避免說「加油」、「不要想太多」等看似正面,但卻容易成為另一種壓力的言語;其實可以改說「想聊聊嗎」、「想做甚麼都可以告訴我,我陪你。」等關心的話語,這樣的說法會更正向和積極。◇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