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甚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裏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綵,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天上王母娘娘壽慶,以幾千年一熟的蟠桃宴請群仙。這蟠桃特別神奇,人吃了身輕體健,福壽綿長,甚至還能霞舉飛昇,長生不老。令人神往的蟠桃盛會成為國畫、年畫、玉雕、刺繡、緙絲、剔紅、瓷器經久不衰的創作題材,寓意吉祥,廣受歡迎。其中最喜聞樂見並走進千家萬戶的男女壽星是南極仙翁和麻姑。兒女們祝父母椿萱並茂,與白鬍子、大腦門兒的仙翁相映成趣的美少女麻姑,實則比800歲的彭祖還要資深悠久呢!

中國古董祝壽瓷瓶,祥雲朵朵,仙氣飄飄,有白鬍子老壽星、端著托盤的麻姑、仙童和小鹿。(Shutterstock)
中國古董祝壽瓷瓶,祥雲朵朵,仙氣飄飄,有白鬍子老壽星、端著托盤的麻姑、仙童和小鹿。(Shutterstock)

滄海桑田

晉代葛洪的《神仙傳》中,記載了東漢時仙人王遠(字方平)與妹妹麻姑降臨蔡經家聚會的事。

麻姑是清麗淑婉的「好女子」,看似十八九歲,頭頂挽髻,其餘的秀髮散垂腰間,她的花紋衣裳光彩耀目,但並非錦緞,無法形容,都是人世間所沒有的。麻姑帶來精美的膳食,室內外瀰漫著各種奇花異果的香氣。

兄妹倆已有五百多年沒見面了,麻姑說:「自從成仙以來,我已經見過東海三次變為桑田了。剛才到蓬萊,又看到海水比以前淺了一半,難道東海又要變成陸地了?」王方平笑道:「聖人都說東海又將塵土飛揚了。」

這段令人震驚的著名對話,就是成語「滄海桑田」和「東海揚塵」的典故來源,比喻世事萬物巨大的變遷,大起大落,顛覆性的變化與轉移。

滄海變桑田,要幾千萬年吧?三見海成田的麻姑芳齡成謎,難以估算,更奇妙的是她歲月不留痕、青春永駐的美好,羨煞天下女子!女仙的總首領西王母,即掌管長生不死藥的王母娘娘,是「受命於洪荒未辟之初,鍊形於混沌將剖之際」的大母神,而麻姑是西王母之下當之無愧的長壽女神,民間親切地稱之為壽仙娘娘。

唐朝書法家顏真卿遊覽江西撫州南城縣的麻姑山,撰書了佳作名篇《麻姑仙壇記》。相傳麻姑在山頂的古壇得道,「壇下南有池,中有紅蓮……東南有瀑布,淙下三百餘尺。東北有石崇觀,高石中猶有螺蚌殼,或以為桑田所變。」顏真卿根據看到的一些螺蚌殼化石,推測此處或許從前是海洋,後來才變成陸地峰巒的。

18世紀清朝佚名畫家《麻姑獻壽》。(公有領域)
18世紀清朝佚名畫家《麻姑獻壽》。(公有領域)

邪思妄念

蔡經是王方平的徒弟,學道多年,但凡心未泯。兄妹倆宇宙洪荒的高談闊論,把蔡經聽懵了,也看呆了。麻姑嬌俏動人,纖長的手指如鳥爪般靈活柔韌,抓一把米撒到地上,瞬間就變成了丹砂。蔡經心想:要是麻姑的纖纖玉手能給我後背撓癢,那該多舒服啊!沒想到這小心思馬上被師父明察,方平喝斥:「麻姑是神仙,你怎敢邪思妄想?!」飛鞭抽打蔡經,旁人卻看不到。宴飲照常歡快進行,直到方平、麻姑升天而去。

麻姑獻壽

傳說麻姑入山拾薪,她安閒恬靜地坐在林間,「眾鳥銜薪而至」。心善品高的美麗麻姑,連小鳥都樂於幫她!還有人說,麻姑是喝了茯苓汁後飄飄悠悠地騰空了。《聞奇錄》稱其「生時有道術,能履行水上。」意思是麻姑有特異功能,穿著木屐能在水面上行走。每逢饑荒災年,麻姑會擲米成丹或擲米成珠來救助百姓。麻姑的傳奇故事很多,但萬變不離其宗,正如葛洪所說,她是因積累很多功德而得道成壽仙的。

在《列仙全傳》中,麻姑因幫助勞苦民工而被官兵追趕,跑到走投無路要跳崖之際,祥雲上的王母娘娘拔下玉簪一扔,玉簪化成一座橋,得救的麻姑又在王母娘娘的指點下,乘清風白雲飄到一座仙山上修煉去了。

(南宋)馬和之《東海》,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南宋)馬和之《東海》,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上圖)肩扛藥鋤的麻姑背後掛著串串葫蘆、朵朵靈芝和滿籃子的花草,清潤靈動的線條勾勒出濃密豐盛的頭髮、纖纖素手和衣袂飄飄、氣定神閒的姿影。

有麻姑採藥的綠野仙蹤,也有潛心釀酒的靜謐時刻,低眉垂目、凝神專注地嗅聞著酒罈子徐徐散發的香氣,那樣隱逸超拔,感天動地的精誠所至……

三月初三西王母壽辰,麻姑於絳珠河畔以靈芝釀仙酒,飛赴瑤池拜謝王母的救度之恩。品嚐著如此甘醇綿密、回味悠長的佳釀,王母娘娘頻頻頷首,大加讚賞,賜名為「壽酒」,眾仙喝了也讚歎不已。於是就有了人神同喜、家喻戶曉的經典吉祥畫——麻姑獻壽。畫上的麻姑騰雲駕霧,手托玉盤,盤中有酒壺、杯盞、蟠桃等,麻姑的主要賀禮是酒。「酒」與「久」諧音,以酒祝壽,寓意長長久久,福德安康。

麻姑獻壽圖多用於慶賀女壽,而青春美麗、健康長壽的麻姑聰慧靈巧又恭敬親和,所到之處福澤惠眾生,她本身就富含著天下女性所有的夢想。麻姑獻壽就是把最好的壽禮獻給敬愛的女性尊長——生命中的恩人貴人,在人間就是母親、奶奶、外婆、婆婆、恩師等等,《麻姑獻壽》的畫軸、粉彩瓷盤當然是祝福佳品,心靈手巧的姑娘媳婦們還會刺繡、剪紙呢!她們捏揉花鳥魚等麵塑,擀出筋道又可口的長壽麵條,蒸出白裏透紅的大壽桃,全家老少喜盈盈的,舉杯祝酒,感恩的真心誠意勝過千言萬語……

在很多人心中,仙名遠揚的江西南城麻姑酒是最好的祝壽之酒。「採用麻姑米、麻姑泉、麻姑山芙蓉峰首烏、靈芝」等釀製,麻姑米就是山下耕種的銀珠糯米,香醇柔潤。《本草綱目》卷二十五載:「江西麻姑酒,以泉得名,而粬有群藥。」麻姑山的神功泉清純甘冽,「相傳謂諸仙丹氣所鍾」,「嘉於凡水數倍」。清腦提神、滋補益壽的麻姑酒自唐代以來就是進獻給皇家的貢酒,清朝光緒年間遠銷南洋各國。到了民國初年,麻姑酒依然是搶手貨。

麻姑酒仙名遠揚,自唐宋以來就是進獻給王室的貢酒。圖為仿唐墓壁畫的剪紙,高髻長裙、手捧酒杯的唐代宮女形象栩栩如生。(Shutterstock)
麻姑酒仙名遠揚,自唐宋以來就是進獻給王室的貢酒。圖為仿唐墓壁畫的剪紙,高髻長裙、手捧酒杯的唐代宮女形象栩栩如生。(Shutterstock)

仙道文化與壽孝禮俗

麻姑往返於天地間,在中土神州留下了很多遺蹟,如山東牟平崑嵛山、安徽宣城、湖北麻城、四川青城山、湖南衡山等,但影響大、聲譽高的還是江西麻姑山。顏真卿在《麻姑仙壇記》中提到道士鄧紫陽(向唐玄宗)奏立麻姑廟的經過,還有女道士黎瓊仙等人的修煉奇蹟,不禁慨歎:若不是此地氣場特異,山水明亮靈秀,如何能匯集美好、光照後代、如此興盛呢?!

麻姑廟供奉的麻姑神像慈眉善目,端莊豐盈,一手托仙桃壽酒,一手呈擲米賜福狀……開啟了自唐以來道教中的麻姑信仰及延續千餘年的祈禳齋醮活動,洞天福地的麻姑山成為南方一帶的道教中心,文人墨客、宰輔重臣紛至沓來,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晏殊、楊萬里、文天祥、趙孟頫、徐霞客、曾國藩……寫下了大量詩文,秀美仙逸的麻姑山豐厚的文化積澱,也吸引了更多的民眾前來朝拜和瞻仰,觀魯公碑《仙壇記》,其書道合一、返璞歸真的文字,不僅是臨摹研習的楷書範本,也是顏真卿締結仙緣的明證。

道教女仙麻姑,又稱麻姑元君、虛寂沖應真人。此為明代洪應明(號還初道人)《仙佛奇蹤》中的插圖,麻姑方額廣頤,面容飽滿,樸素端正又淡定明達。(公有領域)
道教女仙麻姑,又稱麻姑元君、虛寂沖應真人。此為明代洪應明(號還初道人)《仙佛奇蹤》中的插圖,麻姑方額廣頤,面容飽滿,樸素端正又淡定明達。(公有領域)

摘選古詩中麻姑的仙姿和著名典故,以饗讀者。

(唐)劉禹錫《麻姑山》:
曾遊仙跡見豐碑,除卻麻姑更有誰。
雲蓋青山龍臥處,日臨丹洞鶴歸時。
霜凝上界花開晚,月冷中天果熟遲。
人到便須拋世事,稻田還擬種靈芝。
 
李白《古有所思》:
我思仙人,乃在東海之東隅。
海寒多天風,白波連山倒蓬壺。
長鯨噴涌不可涉,撫心茫茫淚如珠。
西來青鳥東飛去,願寄一書謝麻姑。

節選自(唐)劉希夷《白頭吟》: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好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節選自(宋)陸游《夜大雪歌》:
朔風吹雪飛萬里,三更蔌蔌鳴窗紙。
初疑天女下散花,復恐麻姑行擲米。

節選自(明)李贄《和韻》之八:
滄海桑田幾變遷,深深海底好揚鞭。

人生短暫,朝如青絲暮成雪。世事無常,成敗興替轉頭空。敬神慕仙是古人非常普遍真實的心態,除了山林中的專業修煉者外,在文人和醫師群體中修道的也大有人在,他們成為傳播仙道文化(包括修身養性、食療養生、醫藥知識等)的橋樑,承上啟下,貢獻良多。

嚮往神仙境界的同時,古人也注重修德惜福,盡心盡責做好本分,很珍惜與父母、親朋好友相處的有限時光。百善孝為先,孝親敬老的傳統源遠流長。天上蟠桃會,人間祝壽宴。寡母在淚光中端詳著兒子的賀禮──雲霞中手持靈芝的飛天粉彩碗。老爺爺拉著小孫子的手,講述青花瓷瓶上八仙祝壽的故事。大德必壽,天仙當立一千三百善,壽與仙相連,還有甚麼比得上超越凡俗侷限的神仙更長久的美好呢?這是最誠摯的祝福。

明清時期工藝美術繁榮發展,特別是康熙、乾隆兩帝舉辦的「千叟宴」,大清尊老敬賢的風氣濃郁,祝壽題材的工藝品十分暢銷,麻姑獻壽圖也豐富多樣,有虔恭靜穆的高古版,也有裊娜的清秀佳人版,還有民俗年畫風格的喜慶版。

此為民俗年畫風格的(麻姑仙童)獻壽圖,吉祥喜慶,深受平民百姓歡迎。(Shutterstock)
此為民俗年畫風格的(麻姑仙童)獻壽圖,吉祥喜慶,深受平民百姓歡迎。(Shutterstock)

(如上圖)在一片彩雲上,麻姑肩搭著掛花籃(或酒葫蘆)的竹枝怡然徐行,小仙童背著一個碩大的壽桃連蹦帶跳地往前衝。麻姑好像在問:孩子,累不累呀?仙童扭頭回答:一點兒都不!這是一幅讓人看著親切喜慶、嘴角含笑的畫,有一種小媳婦帶孩子回娘家的感覺。上通仙意,下接地氣,是廣受平民百姓歡迎、喜聞樂見的吉祥畫。#

參考資料:
(東晉)葛洪《神仙傳‧王遠》
(唐)顏真卿《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
(明)鄔鳴雷、陸鍵修、 左宗郢《麻姑山丹霞洞天志》
殷偉、殷斐然《中國壽文化》
【民俗物件】壽文化之「道教麻姑信仰」(梅聯華)
道教女仙麻姑考(胡長春)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