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鄭煤機)日前發布公告稱,公司購買的3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理財產品到期回收了不足3,000萬元,投資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兌付的風險。該消息登上了百度6月3日熱搜。
鄭煤機5月31日發布的《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信託理財產品到期贖回相關事項的公告》表示,該公司於2023年5月29日與外貿信託簽署了《外貿信託·華軟新動力精選1號單一資金信託合同》、《外貿信託·華軟新動力精選2號單一資金信託合同》、《外貿信託·華軟新動力精選3號單一資金信託合同》,以自有資金3億元向外貿信託認購這三款產品,期限為12個月,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00%。截至日期2024年5月30日和5月31日。到期後雖然已經發出要求贖回信託財產份額的指令,但目前僅累計收回2,956.34萬元,其餘款項的收回存在不確定性,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兌付的風險。
在2023年11月,鄭煤機曾經涉入「杭州30億元量化私募跑路」事件,當時多家上市公司踩雷。
而鄭煤機曾經投入百億元購買理財產品,據今年3月29日鄭煤機發布的使用閒置資金進行理財的公告顯示,擬在12個月內使用不超過70億元的閒置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
2023年3月,鄭煤機也發過類似公告,理財額度也是70億元。該公告還披露了鄭煤機當時最近12個月使用自有資金委託理財的情況,其中顯示截至去年3月末,鄭煤機合計花費了112億元來進行委託理財。
在2022年和2021年,鄭煤機公告的理財額度均為50億元。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海峽都市報》表示,上市公司的募資應用於主業,若大量用於投資理財產品,這不僅會給外界造成不務正業的印象,也會影響其經營穩定性及競爭力。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也說,上市公司在符合監管的前提下購買理財產品無可厚非,但選擇的產品底層資產是否經得住檢驗,風控是否到位等,上市公司閒置資金購買理財須注意安全性,不可進行投機活動。
對此,網民「丁丁不感冒」表示驚訝:回收資金比「百分之十還少。」
「接受的教育不允許這樣」則問道:「國企風控部門怎能允許這種風險投資的 。」
「聞聞獨解」感嘆說:「理財產品還有安全感嗎?太可怕了。」
公開資料顯示鄭煤機始建於1958年,1998年由煤炭工業部劃歸河南省,是一家國有企業。#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