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上月宣布暫緩原定8月1日實施的垃圾徵費計劃,但未有再提出推行日期。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2日)在電視節目上透露,當局計劃從暑假開始將「綠在區區」的營運時間延長3小時,同時研究將回收積分轉換為超市購物券的可能性,預計在今年內推出。他預計這些措施將使回收率提高3個百分點至大約35%。
謝展寰在一個新聞台節目上宣稱,政府沒有放棄「污者自付」原則,很多研究發現,如果市民要對自己的污染行為付出代價時,會有助減少污染。謝認為市民最近對於回收的關注度、參與度和支持度增加了很多,在垃圾徵費問題尚未有定案的情況下,政府將把握好契機,計劃在未來一年內加強回收配套,包括增加廚餘回收點,並延長「綠在區區」的營運時間,目標是由7、8月份起將營運時間延長3小時,具體需視乎各區市民的回收習慣,再與營辦商談論是提早開門或是延遲閉門。
至於回收積分,謝展寰預告將來可以兌換成購物券,並將由政府負擔成本。謝解釋,現在大家可以用積分到禮物機換取食油、即食麵或毛巾,但政府收到很多意見覺得種類不足夠;此外,政府需要租用購物機,還要付出成本維修和運作,如果能將這些費用轉移,市民可能會得到更大的實質益處。
謝表示,當局正考慮是否與超級市場合作,還是採取其它方式,目前仍在計算加大配套的成本,但他認為這樣做是值得的,因為可以提高回收率。他指出,2022年的垃圾回收率已經達到32%,希望在政府推出措施後,短時間內能提升至大約35%;長遠減廢目標是在2035年之前將回收率提升至45%。
被問到回收量大增是否等於回收物有「出路」,謝展寰回應稱「有」,最重要是先進行分類,將來可以擴大與大灣區合作,將回收物運往當地再循環再造,但謝強調並非將垃圾運往當地焚燒。
謝展寰指出,金屬罐或其它金屬在分類之後已經可以成為原料;塑膠在分類之後再需要進行一些處理,例如製成「塑膠抽粒」或切片。謝又稱,現在做較低端的處理,認為應該朝向高科技的處理,並使產品變得高增值。
回收廚餘方面,謝展寰表示香港有兩個廚餘廠可以將廚餘轉化為能源,目前不需要再興建新的廚餘廠。即使回收量過多,未來新建的污水處理廠也可以處理廚餘。@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