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由來已久。據《隨園食單》記載一種竹葉粽做法:取竹葉裹白糯米煮之,尖小,如初生菱角。這裏分享一種容易製作的尖角粽子,食材用到糯米和乾竹葉。出鍋的粽子放涼蘸細白糖享用。

包清水粽子的步驟

步驟一:取1.5杯糯米,可包9個尖角粽子。放入濾篩,輕輕抖掉碎米粉,然後在流動的水下沖洗幾遍。放入碗中,加水浸沒。泡好的糯米瀝乾水待用。

這裏使用乾竹葉。每個粽子用兩片竹葉。選出破損、有蟲眼的不用。剩下的用流動水順著竹葉脈絡,從葉柄處開始沖洗。接著浸泡在大容器中。浸泡時,鬆散擺放並在上面蓋一個盤子壓住葉子,使每片竹葉都能接觸水。

糯米和乾竹葉都浸泡4小時。中途拌一下糯米,使中間米粒充份接觸水。同時將底部的葉子與上面的對調使浸泡充份。

燒一鍋沸水,將竹葉三五張一把鬆散放入,使之充份接觸水。水沸後煮5至8分鐘至溼透。當葉子溼透並從水中取出不會變乾,變色均勻就煮好了。若葉子沒溼透,包的時候容易裂開。

煮粽葉的水要深些。若用淺鍋,用湯勺輕輕壓著煮,中途將底部的葉子和上面的對調,幫助粽葉充份吸水。

煮好的粽葉放在平板上,用廚房紙從葉柄處順著紋路將兩面都擦乾淨。最後用流動的水沖洗並擦乾水分,就可以包粽子了。

煮好的粽葉和浸泡完成的糯米。煮好的粽葉吸水顏色均勻。(李若琳/大紀元)
煮好的粽葉和浸泡完成的糯米。煮好的粽葉吸水顏色均勻。(李若琳/大紀元)

步驟二:準備一個湯匙和一根尖筷子,以及棉質綁繩開始包粽子。

取兩張粽葉,葉柄突出一面為粽子外層,將另一面朝上幾乎重疊平放在手掌上,另一手從中間處將葉尾一端捲起,形成圓錐型。這時,葉柄和葉尖貼近,正面形成一個V字形(如下圖)。

查看圓錐的尖角是否有漏洞,有漏洞需要重新捲緊實,防止糯米露出。然後填入一小撮糯米,用筷子尖輕輕插幾下,幫助米粒進入尖角。插完用手輕捏,檢查米粒是否落下。

接著,填入3湯匙糯米並用勺子輕輕壓實四周和表面。兩手拇指將兩邊粽葉對摺蓋住糯米形成平面(如下圖),後面的葉子往前摺蓋住封口。最後用繩子繞圈纏住葉柄並綁緊,繫活結。

尖角粽子的步驟。(李若琳/大紀元)
尖角粽子的步驟。(李若琳/大紀元)

步驟三:高壓鍋注入浸沒粽子的水量,燒沸。水沸放入粽子,蒸汽上來後中小火煮40分鐘。粽子放涼蘸細白糖享用。

煮好的粽子。(李若琳/大紀元)
煮好的粽子。(李若琳/大紀元)
#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