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產品的新法例本周開始實施,化學博士K Kwong(鄺士山)近日多次在社交網站發文,解釋使用紙餐具的風險。他在今日(26日)的帖文中,再次解釋工業造紙的過程中使用了大量化合物,當中含有重金屬和螢光劑等有害物質,而且部份紙餐具亦有塑膠塗層,因此使用紙餐具並不等於「走塑」。
K Kwong在帖文指出,紙餐具的安全風險源自於原材料木的處理過程,最原始的「草紙」主要由纖維素縱橫交錯的份子組成,分子間只有「范德華力」(van der Waals' forces) 和「氫鍵」(Hydrogen Bond),容易被昆蟲和真菌破壞。如果要將樹木變成耐用的紙張,就要利用酸鹼除去大部份木質素和半纖維素,經漂白,再視乎用途加上各種不同添加劑。
由於造紙工業需要使用大量化合物,大部份所用的化學藥品都是不純淨純的化合物,K Kwong形容這些雜質「五花八門」,例如水解用的硫酸內有重金屬,填充劑內的雜質如重金屬氧化物、重金屬碳酸鹽等。為了讓紙不容易變色,亦會使用含各種化合物的漂白劑。
K Kwong進一步指,現今大部紙都係用氯氣、次氯酸鹽、或二氧化氯將有色化合物再氧化成無色,形容氯氣與紙張等有機物產生反應後所釋出的物質「全部都好毒」。
為了讓紙餐具不易變軟,一般會加入類似膠水的「濕強劑」,濕強劑亦是屬於膠的聚合物,例如「PAE」、「PPE」、「三聚氰胺」,部份更含有「雙酚A」。K Kwong表示,這些濕強劑大部份未有經過安全測試,因此並非完全安全、更不能算是「走塑」。
除濕強劑外,K Kwong又說,許多用來製作紙餐具的紙都會加入塑膠塗層,例如PE(polyethene)、PP(polypropylene)、Teflon等,與傳統膠餐具一樣會有徵塑膠脫落。
此外,為了讓紙不易發霉,一般紙製品都添加了「防真菌劑」;部份亦會加入「阻燃劑」,K Kwong就說:「有D(啲)含有鹵素 (halogen) 嘅阻燃劑,全部都係劇毒同「脂溶性」,入咗身體就唔會走出嚟」。@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