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顧問公司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表示,預計全球高漲的食品價格將在今年下跌並觸底,這可能減輕消費者的日常支出負擔。
牛津經濟研究院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我們的基準預測是,今年全球糧食大宗商品價格將出現年度下降,從而減輕下游食品零售價格的壓力。」
價格下降的主因是多種重要作物「供應充足」,尤其是小麥和玉米。
近幾個月,這兩種主要作物的豐收導致價格持續走低。根據FactSet數據,今年迄今為止,小麥期貨價格下跌了近10%,同期之間玉米期貨價格下跌了約6%。
這是因為在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糧食價格上漲,促使農民們增加了小麥、玉米的生產。
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的分析,在今年8月結束的銷售年度裏,全球玉米收成量可能創新高。小麥收成預計也處於高位,儘管略低於2022-2023銷售年度的創紀錄水平。
俄羅斯、烏克蘭生產的穀物,也能順利供應市場。
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Kiran Ahmed寫道,儘管去年7月黑海穀物計劃崩潰,但烏克蘭農產品一直能順利出口。
她補充說,俄羅斯小麥也流入了國際市場,使價格保持在低位。
小麥、玉米、大米佔全球熱量攝取量的一半以上。報告指出,這意味著它們的價格走勢將對全球消費者的食品預算,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儘管小麥、玉米的價格出現了下滑,但大米的價格卻一直在穩步攀升,因為印度實施了出口管制,影響了全球供應。印度的大米產量約佔全球產量的40%。印度去年的歉收也推高了大米價格,粗米期貨今年迄今已上漲超過8%。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糧食價格下降9%。同樣,聯合國農糧組織的世界糧食價格指數,在今年2月創下了三年來的新低。不過,因為乳製品、肉類和植物油價格上漲,3月出現了小幅反彈。
Kiran Ahmed說:「我們預計今年的價格將再下降5.6%,明年開始才會逐年回升。」
儘管如此,牛津經濟研究院警告,由於惡劣天氣條件,食品價格仍有上行風險。
最近,惡劣的天氣一直在干擾作物生產前景,並導致西非可可歉收,引發創紀錄的價格飆升。
該報告表示,如果惡劣天氣持續,其它主要作物的收成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因此,雖然我們的基本判斷是今年食品價格將保持低迷,風險正在增加,價格反彈幅度可能超出預期。這也可能導致食品價格通脹率高於我們的基本預設,從而給消費者帶來壓力。」她總結道。#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