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美國國會山舉行了一場開創性的聽證會,五大社交媒體平台的行政總裁們被傳喚作證,其中三位是在傳票的逼迫下才出來作證的。他們被指控對美國青少年造成了傷害,有時甚至是致命的傷害。

在長達四個多小時的時間裏,當著聽眾席上家長的面(有人的孩子是自殺身亡的),這些科技大佬們試圖迴避任何關於其平台所謂負面影響的話題,或為其平台的負面影響承擔責任。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作家Jonathan Haidt在最近剛剛出版的《焦慮的一代:童年的巨大重啟如何導致精神疾病的流行》(The Anxious Generation:How the Great Rewiring of Childhood Is Causing an Epidemic of Mental Illness,2024)一書中寫道:「在千禧年之初,科技公司創造了一系列改變世界的產品,不僅改變了成年人的生活,也改變了兒童的生活。……然而,開發這些產品的公司卻很少或根本沒有研究這些產品對用戶心理健康的影響。當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他們的產品對青少年造成傷害時,他們大多採取否認、混淆視聽和公關活動的方式。」

結果就是,我們的孩子被關進了一個虛擬的籠子裏,在身體、社交和情感上都與外界隔絕,幾乎沒有逃脫的希望。

被困在這個虛擬牢籠中的女孩,由於面臨著必須符合特定身體形象的壓力,成為了掠奪者的目標,如果她們選擇不參與基於外貌的虛榮心作祟的網絡遊戲,就會受到同伴的嘲笑,從而患上嚴重的抑鬱症。

Haidt曾經發文寫道:「女孩花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越多,就越有可能抑鬱或焦慮。說自己平日花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達到或超過5小時的女孩,患抑鬱症的機率是沒有花時間使用社交媒體的女孩的三倍。」

與此同時,男孩們則沉迷於電子遊戲和色情的虛擬世界,這讓他們陷入了永遠的青春期,不知道如何與異性溝通,如何以紳士的方式對待異性,同時也讓他們無法成長為有責任感的成熟男人。

因此,綜上所述,從2010年到2021年,基本上是從智能手機/社交媒體平台時代開始到今天,青少年(尤其是女孩)的自殺率和自殘率急劇上升,這就沒有甚麼值得奇怪的了。

Haidt總結說:「我從眾多男孩和女孩的家庭那裏得到的壓倒性感受就是,孩子們面對有史以來最大的心理健康危機,他們被困住了,無能為力。他們應該做些甚麼?我們應該做些甚麼?」

為了把我們的孩子從禁錮他們的虛擬牢籠中解放出來,他提出了四種對策:(1)14歲前禁止使用智能手機;(2)16歲前禁止使用社交媒體;(3)禁止在學校使用智能手機;(4)允許更多無監督式遊戲,培養兒童獨立性。

儘管所有這些建議都很好,然而這些建議仍然把所有的責任推給了家長,而家長們卻發現自己只能孤軍奮戰,面對海嘯襲來的更多技術危險,尤其是人工智能。

毫無疑問,智能手機將繼續存在,沒有回頭路可走,所以我們必須制定新的前進路線。雖然我們可以發聲抗議年輕一代被困在黑暗的虛擬牢籠中,然而除非大型科技公司和社交媒體平台被迫作出改變,否則形勢可能不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這就是為甚麼立法者必須採取行動,改革現有的大型科技公司和社交媒體平台用來逃避其可能造成的任何傷害責任的障礙。在此之前,這些公司和平台將繼續假惺惺地道歉並發布聽起來不錯的新聞稿,而更多的兒童將被繼續困在它們編織的虛擬牢籠中。

只有到了那時,家長們才有能力利用各種工具將自己的孩子從技術暴政中解救出來。除非現在就採取行動,否則這種暴政可能已經傷害了整整一代人,並將給未來更多的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

作者簡介:

Timothy S.Goeglein是華盛頓特區的「聚焦家庭」(Focus on the Family)組織的副總裁,也是新書《邁向更完美的聯盟:講授偉大美國故事的文化和道德理由》(Toward a More Perfect Union: The Cultural and Moral Case for Teaching the Great American Story,2023)的作者。

原文:Gen Z Is Trapped in a Virtual Cag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