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工作了二十多年的美籍商人、上海紐約大學兼職教授約翰遜表示,未來至少有八個陰影籠罩中國商業及在華外企的營運前景。
根據《福布斯》周一(4月8日)的報道,約翰遜(Cameron Johnson)也是諮詢公司Tidal Wave Solutions的高級合夥人,他總結中國目前的商業情緒是,「普遍缺乏信心以及商業環境日益充滿挑戰」。
他列出了一份影響未來中國商業發展的清單因素。
1. 信心疲弱 經濟不確定
約翰遜表示,哪怕根據中共官方的GDP增長速度數據,經濟表現仍遜於疫情爆發前,同時也給商業前景蒙上陰影。
「當局在刺激增長方面的猶豫和限制加劇了不安。」他說。
約翰遜表示,陷入困境的房地產行業和未得到滿足的國內需求正在進一步削弱企業力量,以及損害國內消費者信心和抑制支出。
「就業不確定性、房地產和股票市場帶來的財富縮水以及財政困境更是雪上加霜。」他補充說。
2. 缺乏透明度
約翰遜說:「(中共)法律法規普遍缺乏透明度,得靠企業家們去猜和蒙。」
他補充說,尤其是中共當局在跨境數據和國家安全等特定領域祭出的嚴格法律更是增加了複雜性。
3. 政策路線圖不清晰
約翰遜表示,無論是外國公司還是本地公司,都在努力理解北京未來10—20年的政策路線圖。
他說,雖然過去幾十年在房地產、出口、製造業和旅遊業,比如美企肯德基、迪士尼在中國的擴張中都看到了以基礎設施和消費者為中心的路線圖,但現在的政策路徑是不清晰的。
「對於外國公司來說,面臨的挑戰在於確定本地化的領域,特別是那些對北京視為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領域——比如半導體和智能手機。」他說。
4. 地緣政治困境
約翰遜表示,從2018年中美雙方進入貿易戰開始,中共已經從最初的單一應對「美國問題」,演變成需要在各大洲都面對全球性的挑戰。
比如:中國公司字節跳動旗下的TikTok(抖音國際版),和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CATL)公司等正面臨美國國內的阻力、歐洲正在醞釀的限制和對華電動車關稅,以及關鍵行業亞洲供應商的限制。
約翰遜說,面對當今的地緣政治,外國公司正在努力降低中共國的優先地位,以及應對在中國經營的利益轉移問題。
他尤其提到,外國公司在採購和服務方面也面臨挑戰,消費者現在更喜歡本地/國內商品,而不是外國商品,即使產品和服務是在中國製造的。
5. 激烈的國內競爭
約翰遜表示,目前中國很多行業都出現了產能過剩和激進定價等內卷現象。
比如:中國的電動汽車行業競爭殘酷,廠家競相降價求生存。還有在許多行業,都在發生不為人所知的商戰,比如咖啡市場,光上海一地就有7000多家咖啡店,中國的咖啡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最激烈地爭奪顧客的競賽場。
6. 人才挑戰
約翰遜說,過去幾年外籍人士離開中國後,中國的一些研發和產品開發速度開始減緩。
「在某些行業,年輕人失業可能是一個挑戰,因為許多人沒有接受過培訓或沒有上一代人那樣的工作經驗。需要專業技能的藍領職位越來越難以填補,特別是在先進製造領域。」他說。
7. 融資障礙
約翰遜說,中共大型國有企業可以輕鬆在國內獲得融資,大型私營企業也能找到門路。
「但對於規模較小的私營企業來說,獲得負擔得起的融資仍然是一項幾乎不可能的任務。」他說。
8. 高昂的社會福利成本
約翰遜透露,中國的社會保險費用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公司的財務和負擔。按照規定,社保金必須佔到員工工資的30%—40%。
最後,約翰遜總結道,「在中國這個複雜的環境中,企業家需要在謹慎與戰略遠見之間取得平衡」。
「前方的道路仍然不確定,但適應能力和韌性是這種環境中最好的資產。」他建議道。#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