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作為世界貨櫃吞吐量第一的香港,近十多年排名節節下跌。近期幾個世界主要海運聯盟均將香港從其部分航線中剔除。分析認為,同中美衝突、香港特殊地位被侵蝕,及船公司追求經濟效率有關。

位於新加坡、報道國際航運消息的傳媒「Splash247.com」近日報道,世界主要海運聯盟,包括赫伯羅德(Hapag-Lloyd)與馬士基(Maersk)組成的「雙子座合作」(Gemini Cooperation)、「THE聯盟」(THE Alliance)、「海洋聯盟」(Ocean Alliance),公佈今年和明年的網路變化時,當中許多航線取消香港,報道更指對於「雙子座合作」而言,「這座中國南方城市根本不具備直接港口(direct port)的功能」(the southern Chinese city does not feature as a direct port at all)。

另一方面,荷蘭傳媒「World Cargo News」3日發表社論,提到海洋聯盟今年的網絡中,以香港作為直接港口(direct port)停靠的次數,將從11個減少到僅6個。該聯盟上周發布的2025年跨太平洋網絡概述,從其太平洋西南和太平洋西北服務中剔除香港,並僅安排香港在亞洲-美國東海岸航線上提供服務。

根據港府統計處數據,去年貨櫃吞吐量為1,440萬個標準貨櫃單位,減少13.7%。(言午/大紀元)
根據港府統計處數據,去年貨櫃吞吐量為1,440萬個標準貨櫃單位,減少13.7%。(言午/大紀元)

船公司整合網絡剔除香港

上述的報道均引述丹麥物流數據分析公司Sea-Intelligence近日發表的報告,其行政總裁Alan Murphy指,「這對香港來說不是一個好兆頭,但也應該被視為一個跡象,表明網絡整合正在進行中,尤其是與轉運中心相關的整合」。

他認為,對網絡設計和效率的分析表明,數量更少但規模更大的樞紐港口,在經濟上更有效率,並形容「香港似乎是第一個主要『受害者』」,他預計隨著海運聯盟重整網絡,更多港口可能會面臨與香港同樣的命運。

港特殊地位被侵蝕及中美衝突 影響香港轉口港角色

另一方面,自由亞洲電台引述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行政總裁德里(Tom Derry)稱,一些具有競爭力的大型深水港口,包括印尼、新加坡和馬尼拉,將成為重要受益者。此外,中美衝突令美國暫停給予中國優惠待遇,加上對中國大陸的科技禁運,不單影響大陸,更影響香港作為其貨物轉口港的角色。

德里並進一步指出,大陸逐步加強干頂下,香港已不再獨立自主,香港的特殊地位已被侵蝕,對香港不利;但卻令中國大陸的其他港口得益。

香港吞吐量持續下降

「World Cargo News」及「Splash247.com」的報道均指出,香港的連結性在過去10年持續下降。英國顧問公司Drewry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香港的貨櫃吞吐量下降14%,降至1,430萬個TEU(20呎標準櫃),是去年全球最大港口中,百分比下降最大的。

而根據港府統計處數據,去年貨櫃吞吐量為1,440萬個標準貨櫃單位,減少13.7%。現時香港在全球貨櫃港口中排名第十。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最新的海運連通指數(LSCI)數據,亦顯示香港的船舶連通性在2023年第四季度降至最低點,僅為388,並在2024年第一季度略微增至390。

現代貨箱碼頭母公司、九龍倉集團(00004)主席兼常務董事吳天海,上月出席業績發布會時表示,香港貨櫃碼頭情況嚴峻,全球貨櫃港口排名險跌出十大,深圳及廣州南沙搶走香港大量貨櫃量,且難在短期內改善。@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