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馬英九於4月1日開啟訪問中國的11天行程,7日至10日前往北京,據媒體報道,可能會有「馬習二會」。對此,立委陳冠廷、成大政治系教授王宏仁向《大紀元時報》表示,馬英九在愚人節(4月1日)前往中國,令人覺得諷刺,不僅對地區穩定性沒有幫助,甚至會給世界發出錯誤的訊息,而且也無法減緩兩岸敵意,只是配合中共演出。
馬英九的11天訪中行程,1日至3日在廣東,參訪擾台的無人機大廠大疆公司、國父孫中山故居博物館、騰訊公司、比亞迪公司等地;4日至7日在陜西,參加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大慈恩寺等;7日至10日在北京,與北京大學學生交流、北京故宮等,其中據媒體報道,8日可能舉行馬習二會;11日自北京返台。
對於本次行程的意義,馬英九表示,他這次帶著大九學堂的青年學子再次訪問大陸,就是希望在當前兩岸情勢緊張時,傳遞台灣人民愛好和平,希望兩岸交流避免戰爭的心聲,此行是和平之旅、友誼之旅;推動兩岸民間減少敵意、累積善意,透過兩岸年輕人建立友誼,可以化解兩岸的對立。
學者:很難減緩敵意
對於馬英九訪中的意義,以及是否能減緩敵意,陳冠廷指出,馬英九訪中在愚人節這天去,令人覺得諷刺。首先,馬英九唱和中共一貫的調性,在美方開始跟中國討論南海等議題時訪中,對整個地區的穩定性不但沒有幫助,甚至會給世界發出錯誤的訊息。
陳冠廷直言,減緩敵意的方式有很多,但若減緩敵意的方式是喪失或交換台灣的自主性,甚至交換台灣參與世界的能見度,這樣就算降低敵意又能帶來甚麼呢?這樣的和平不是和平,只是在為下一個重大衝突做準備,他覺得這很不妥。
王宏仁認為很難解緩敵意,他解釋,因為兩岸最主要的不是社會之間的仇視,真正的敵意是政治階層,所以最後達到的效果反而會是坐實中共一中原則的策略,如:馬英九與國台辦主任宋濤見面講兩岸血濃於水、同氣連枝等,要用這些東西化解會是非常暫時的。
王宏仁強調,過去八年以來,到底是誰片面改變現狀、用軍事手段改變台海穩定,這個有達到血濃於水、同氣連枝的效果嗎?但馬英九講這句話就是配合演出,效果有限。
王宏仁認為,馬英九到中國接受招待是因為他在台灣社會的聲音比較小、接受度也低,所以他到中國接受接待對他來說可能會感受到更多的溫暖,但這對兩岸和平並沒有實際效果,也等於是給現在的執政黨難看,執政黨無法跟對岸官方接觸,只有馬有管道,這會給新政府甚麼樣的訊息,這會造成很多解讀、誤會,這是最大的問題。
學者:習近平找到對台突破口
若有馬習會的話,可能會聚焦甚麼領域呢?陳冠廷認為,還會是一連串的老調,也就是九二共識等,但可能會變成是由中共黨魁習近平的框架來講九二共識,然而這會造成國家自主性及詮釋權的困擾。
王宏仁指出,宋濤已經算是定調了,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中、堅持九二共識、反台獨等三個重點,頂多加上維持兩岸和平,但從習近平口中說出維持兩岸和平是非常諷刺的結果,另外就是習近平會找到對台灣的突破口。
王宏仁繼續表示,只要馬英九配合習近平演出,彼此設定好各自的定位,馬英九就會被塑造為兩岸的和平特使,其他人就無法用這個概念,馬英九就是唯一可以當和平使者、唯一可以跟中共有直接溝通的人物。
王宏仁認為,當馬英九回台後,接下來還會在台灣扮演一個角色,因為中共的手法就是讓台灣政府無法跟他透過陸委會等平台直接溝通,可是就只有馬英九這個管道可以溝通時,馬英九就會變得很重要,若將來兩岸有關鍵性談判或傳達訊息時就不得不透過馬英九。
王宏仁表示,若是如此,等於是台灣跟對岸的溝通被中共操控,這個搭配台灣的國防安全、國家安全來說比較值得考慮,也是他覺得比較具有威脅性的東西。
馬英九行程 學者:應關注北京行
針對馬英九訪中行程值得觀察的點,陳冠廷表示,要觀察去哪個場所,每個場所都有其特殊的意義,以及說了甚麼話,特別是跟九二共識相關的就更要花時間觀察,然後就是觀察美國、日本等國針對馬英九訪中的回應。
王宏仁認為,最主要還是北京這一趟與習近平見完面後,有沒有具體的讓利政策,因為8日見完面後,並不是馬上回來,而是11日才回台,可見當初規劃是若與習近平見完面後會有具體政策推出,甚至有可能調整對台政策、習近平有重要談話等,這是比較需要關注的焦點,其他的都算是小菜、前菜。#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