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學生自殺個案隨著社會復常而增加。衞生署日前公布數據顯示,過去12個月達2.8%受訪學生有計劃自殺,較2018至2019學年上升0.6個百分點,當中有1.3%學生表示曾試圖自殺。有精神科醫生表示,去年306名嘗試或已自殺身亡的學生中,僅不足四成個案獲支援,認為需著手在學生層面普及精神健康教育,包括管理情緒的技巧,提升抗逆能力。
精神科專科醫生林美玲引述國際文獻,指學生在長假期後情緒容易緊張,有較高自殺風險,按其個人臨床經驗發現,本港學生在中國新年後有較高自殺風險,因為他們或要面對小測之餘,下半學年更要面對不少考試,「所有重要嘢都係下半年(進行),復活節前前後後都係考試」,學生意識到要到暑假才能放鬆,容易情緒緊張。她呼籲家長要預留時間讓孩子適應,包括作息時間等,以重投課業。
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機構「無限潛能」早於2017年推動「青少年關愛計劃」,教育學童以「自助技巧」管理負面情緒,達至身心健康。本身為心理學家的創辦人張希寧表示,外國經驗和港大2016年調查的結論都顯示,及早推行生活教育能讓學生裝備好自己,以正面思維面對各種挑戰,也可節省不少醫療人力資源。@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