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議會此前批准瑞典申請加入北約,瑞典將成為北約第32個成員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瑞典放棄持續200多年的中立不結盟政策,選擇與以美國為首的自由民主陣營為伍。專家分析,這一事件意味著世界兩極化加劇,中間地帶逐漸消失。

2月26日,匈牙利議會批准瑞典加入北約的申請,開放了瑞典加入北約的最後一道關卡,也掃除了北約軍事聯盟擴大的最後障礙。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瑞典與芬蘭都申請加入北約;芬蘭於2023年已經獲批加入,如今瑞典也即將成為北約第32個成員國。

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Ulf Kristersson)表示瑞典加入北約是「歷史性的一天」,他在X平台上寫道:「我們已做好肩負北約共同安全責任的準備。」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表示,「瑞典的加入,將使我們盟國變得更強大、更安全。」

瑞典史上與俄羅斯爭霸 今日放棄中立政策

瑞典是北歐第一大國,人口約1,000萬,2023年人均GDP6.5萬美元,高度繁榮。

史上,瑞典一段時間比俄羅斯強大,曾是北歐軍事霸主。17世紀時,瑞典帝國經過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成為歐洲強國;而在18世紀的大北方戰爭(1700年-1721年)中,被俄羅斯帝國取代了其在歐洲的強國地位。1809年,瑞典在與俄國的芬蘭戰爭中戰敗,芬蘭被迫割讓給俄國,成為附屬於俄羅斯帝國的大公國。

拿破崙戰爭(1803年-1805年)結束後,根據基爾條約,丹麥將挪威割讓給瑞典。而1814年的瑞典-挪威戰爭,是瑞典參與的最後一次戰爭。

拿破崙戰爭結束後,瑞典就採取中立的外交政策;冷戰結束後,瑞典又將中立外交政策調整為軍事上不結盟。瑞典雖然也曾派兵參與國際維和任務,但已200年沒有參與戰爭。

瑞典沒有參與兩次世界大戰,在動盪的世界局勢中左右逢源,自然獲得了很多紅利。

雖然瑞典民眾長期反對正式加入北約,但俄羅斯2022年初入侵烏克蘭使瑞典人感到了危機,輿論和政黨的態度隨即發生改變,決定放棄持續200多年的不結盟中立立場,於同年5月18日申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2022年6月29日,北約在馬德里舉行的峰會上正式邀請瑞典和芬蘭加入,7月5日在布魯塞爾簽署入盟議定書。最後一道大門被打開,瑞典加入北約只是時間與程序問題了。

中國問題專家、資深媒體人石山對大紀元表示,「瑞典200多年來,包括兩次世界大戰,都採取中立立場,如今卻改變這項基本國策,要加入北約。這一政策轉變意義重大,是一個具有標誌性的事件。」

瑞典加入北約的原因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聲稱不排除使用核武器,是讓瑞典下定決心加入北約的最重要原因。

普京在過去的兩年中,曾三次威脅要動用核武。最近一次是上個月,他在演講中明確表示,無意與美國重新就最後一項仍生效的主要軍控條約舉行談判。這種表述,被認為是普京在搞核訛詐。

石山表示,瑞典感受到了俄羅斯對他們的威脅,要躲到美國的核保護傘下面去。普京似乎變得不理智,俄羅斯擁有大量核武器,常規作戰行不通,他就威脅要動用核武。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使世界各國,尤其是歐洲國家非常緊張。冷戰期間都沒有發生過直接入侵另一個國家這等事情。 

「對瑞典等國而言,打常規戰可以與俄羅斯對抗;但一旦動用核武,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至少在短期內他們國家開發不出具有威懾力的核武器來。因此,瑞典需要得到北約的保護,芬蘭也是一樣。」石山認為這就是這兩個國家要加入北約的最重要原因。

普京反對北約東擴,結果芬蘭與挪威加入,不但東擴,還大大地北擴了。為了表達反對,以及應對北約擴大,俄羅斯2月27日重新組織軍事機構,重新部署兩個新軍區以取代被撤銷的西部軍區。

瑞典加入北約的戰略意義

瑞典加入北約,將使北約包圍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波羅地海完成最後一塊拼圖。

長久以來,瑞典的政策是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以維持其中立性。但是,冷戰後,瑞典大幅削減國防支出,將軍事焦點轉向全球其它地方的維和方面。瑞士政府的資料顯示,瑞典1990年的國防開支佔GDP2.6%,但到2020年則縮小至1.2%。

俄羅斯出兵烏克蘭,使瑞典感到威脅。2022年3月,瑞典宣布提高國防開支,儘快達到GDP的2%。2024年國防開支將超過GDP的2.1%。

瑞典加入北約後,軍事方面將在幾個關鍵方面發生變化。瑞典國防研究院(FOI)研究員亨寧森(Jan Henningson)表示,瑞典迄今為止都是獨自完成任務,而現在的情況變了,國防行動需要按照北約的規範進行。

另一名瑞典國防研究院的分析師達斯歐(Robert Dalsjo)表示,「現在我們必須學會團隊合作。我們不只準備要保護本國領土,還須要捍衛北約盟國的領土。」

瑞典加入北約,使北約變得更強大,對俄羅斯形成有力箝制。

瑞典是北歐最大的軍事強國,擁有大約100架戰鬥機,配備精確制導炸彈和電子戰設備。

瑞典加入北約,其潛艇艦隊將增強北約的軍事實力。波羅的海平均深度只有約55米,潛艇航行難度極大,而瑞典卻擁有這方面的先進技術,是它國無法比擬的。

迄今,俄羅斯每年都會在波羅的海進行軍事演習,但隨著瑞典加入北約,波羅的海很可能實際上成為「北約之海」。此外,俄羅斯在加里寧格勒設有海軍基地,與瑞典哥特蘭島隔海相望,距離只有300公里,瑞典可以監視俄羅斯的動向。

分析:中立國將不復存在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是歐洲、北美洲國家建立的旨在實現防衛合作的國際組織,是西方世界重要的軍事同盟。1949年3月18日,美國、英國、法國為對抗前蘇聯及東歐共產集團而建立,同年4月4日於華盛頓簽署《北大西洋公約》,宣告組織正式成立。

《北大西洋公約》的核心內容是:對該組織任何國家的武力攻擊,都被視為對締約國全體的攻擊。換言之,所有同盟國有義務彼此協助,實行共同防衛。

1955年5月14日,歐洲社會主義陣營(蘇聯、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東德、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簽署《華沙條約》,成立華沙條約組織,正式名稱為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組織。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中,只有南斯拉夫沒有加入,亞洲的蒙古則是該組織唯一的一個觀察員國。

從此,華沙組織成為共產國家對抗北約的政治軍事同盟。

1990年東西德統一,東德退出華沙條約組織;1991年華約宣告解散。冷戰結束後,拋棄共產主義的大部份原東歐華沙條約成員國,都加入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世界格局驟然改變,雖然華沙條約組織不復存在,但中共、伊朗、北韓等國都或明或暗支持俄羅斯,並漸次形成了一個無形的新聯盟,與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對抗。

石山表示,「當今,世界日益分化為兩級,已經沒有中間地帶了。尤其是那些戰略地位比較重要的國家,已經沒有兩條船可以同時踩了。世界局勢會變得特別緊張。在這種情況下,對很多中立國家而言,必須要選邊站,所有中立國家可能都要面對這個問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