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環署採用新方法偵測鼠患情況,今年1月起,率先在3個地區,即中西區、灣仔區及東區,以熱能探測攝錄機輔以人工智能技術,計算出「無鼠百分比」,取代傳統利用誘餌方法計算的「鼠患參考指數」,並期望上半年在全港各區完成首次新偵測法的調查。該署表示,新方法比舊方法得出的結果更為準確,並能反映鼠患的嚴重程度,有助分配資源滅鼠。

食環署防治蟲鼠主管李明偉今早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解釋新舊鼠患偵測法的分別。他說,舊方法是放鼠餌引誘老鼠咬噬,只能反映鼠患的分佈有多廣泛,但不知有多嚴重;而且偵測較為被動,要老鼠前來咬餌才知其存在,同時又受環境影響,例如有其他人或動物的活動,就騒擾到偵測的進行。

新偵測法較主動及得出更準確結果,以攝錄方式,每2分鐘取一影像,連續3天拍攝,以人工智能分析整體影像,看沒有老鼠出現的百分比有多少,比以前放餌引鼠咬的方法來得主動,偵測結果亦可以量化,看到嚴重程度,較準確地知道老鼠活動情況。

新舊偵測技術讀數方法不同

新舊偵測技術的讀數方法有所不同。舊方法的偵測結果以「鼠患參考指數」來表達,指數越高,代表鼠患越嚴重。新方法剛好相反,使用「無鼠百分比」,數字越大,鼠患情況越少。

李明偉表示,署方需時安裝和拆卸攝錄機,以及分析拍攝到的影像,因此每月只能在3區記錄數據,期望上半年在全港各區完成首次調查。他預料首輪調查成本約750萬元,費用包括購置攝錄機、人工智能分析影像的開支,及安裝攝錄機人手的工資;雖然成本較以往調查方式高,但相信成效較佳。

李明偉又指,署方會根據區內投訴個案,以及食環署清潔工作收集的資料,訂出每區100個需要安裝攝錄機的地點,如果全港各區同時安裝,就需要有約2000部攝錄機,牽涉的資源將會倍增。

陳凱欣:以往的偵測法確實不準確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衛生事務委員會委員陳凱欣表示,樂見食環署承認舊方法有問題而願採用新技術,以往的偵測法確實不準確,例如曾經在觀塘區錄得的鼠患指數為零,顯示引老鼠咬餌的方法反映不到現實情況。 但她亦關注到新方法能否絕對準確反映社區鼠患情況,認為每個計算法都有盲點,例如攝錄機鏡頭都有限制,未必能全方位拍攝整條後巷,因此不能單靠指數決定滅鼠行動。

她建議,仍須靠賴市民舉報,食環署亦應增加夜間滅鼠行動,這是參見2023年,食環署增加人手進行夜間滅鼠行動後,去年捕捉到的老鼠數目大幅上升40%。
@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