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發現一種人類感官現象,名為「聯覺通感」(或簡稱「通感」),意思是說五官(視、聽、嗅、味、觸)可以互通。用簡單的說話去表述,就是看見聲音、聽到顏色。著名文學家錢鍾書曾有一篇文章「通感」,描述中國詩詞中的相關修辭手法,並且列舉了宋代詞人宋祁《玉樓春》的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以「鬧」(聲音)來形容「春意」(景象)。

由於一般成年人都沒有這種「通感」經驗,於是自稱這種現象就會很容易被認為只是主觀感受,沒有客觀基礎。不過,由於近代腦部掃描技術愈來愈先進,心理學家已經能夠利用磁力共振等掃描器找出根源:有這類經驗的人的而且確在相應的大腦部分出現訊號,所以並非說謊或出現精神病。事實上,有很多兒童都有這類能力,只不過隨着年齡的增長,這種能力慢慢消失而已。

儘管絕大部分人都沒有這種經驗,但科學家卻能利用科技來證明這也是一種物理現象。在18世紀末,德國物理學家克拉尼用小提琴的弓弦磨擦金屬片,讓金屬片表面上的砂粒震動,形成幾何圖案,稱為「克拉尼圖形」。至20世紀,瑞士科學家詹尼將研究震頻與圖像之間的關係的學問稱之為Cymatics(音流學):由於震頻能令微小物體,例如砂粒,以至流體如水、牛奶等浮動跳躍,於是科學家就利用不同的音響來測試,甚至能作出「神聖幾何」(Sacred Geometry)的圖案。

「神聖幾何」是修煉者用來觀照而達到冥想的圖像。在東方,密宗壇城有類似功效。有趣的是,出現了Cymatics這種學問時,我們就可以想像:壇城原來是可以聽的。換言之,修煉者聽到某一種音頻時,也可以進入冥想的狀態。明白這個現象,就可以解釋宗教活動中頌唱(甚至包括某些音樂)的效用。

瑞士科學家詹尼更進一步,發明一部能用人聲震動鐵片的機器,以Om聲頻作為實驗,結果發現出來的圖案竟然與美洲土著薩滿師的圖案相類近。Om是印度宗教的神聖聲音,能令宇宙從無到有的震頻。這也令人聯想到,所有宗教是否出自同一個源頭?從科學的角度,近年物理學界受重視的「超弦理論」也認為,物質是基本粒子震動的現象。

我們可以用物理學中「共振」的原理去解釋音頻的神奇效果:兩個隔空的音叉只要調校到相同的音頻便會互相同時震動。可以想像,人的身體也有震頻,如果可以調校到適當的「頻率」,也會產生共振的現象。◇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