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完人,在人生旅途中,每個人都難免做錯事,自己如此,別人也如此,因此,學會寬恕就很重要。寬恕他人,也要寬恕自己。但是,如果放不下傲慢和虛榮,就很難做到。
因為不完美 所以需要寬恕
香港大律師查錫我在《錫我的心靈空間》第94集節目中表示,人類世界不是一個完美的世界,我們也都不完美,如果我們強行要求他人和自己做到完美,其實是跟自己過意不去,也跟別人過意不去。當然,我們可以朝著完美的方向去努力,讓自己做得更好,但有時還是難免留下遺憾。
查錫我說,「有些人,就因為別人做錯了一件事,他就永遠都不肯放下,永遠都記住它。那你會開心嗎?有些人他不但不能寬恕別人,他連自己都不寬恕。有的人做錯了事情,就一直處於內疚、自責的狀態,甚至覺得自己是罪人,而且停不下來。」
這類不肯原諒自己的人常常抱著一個理由說:早知道會這樣,我當初就不應該那樣做……
查錫我表示,其實,我們都沒有預知能力,無法「早知道」,再加上我們的不完美,在幾十年的人生當中難免做錯事。一旦發覺做錯了,先看看能否做一些彌補,把損失降到最低,該道歉就誠心的道歉。然後靜下來問問自己錯在哪裏,要如何改正,以後避免發生同樣的錯誤。我們可以從錯誤中學會自我反省,吸取教訓,改正錯誤,這也是人生必須面對的課題。
寬恕他人和自己
在節目中,查錫我繼續向聽眾分享《相約星期二》的故事。作者明哲(Mitch Albom)是一位成功的記者和作家。當他聽聞自己大學時敬重的慕理教授(Morrie Schwartz)得了不治之症後,在慕理生命最後的三個多月裏,每周的星期二都飛到慕理家,與教授聊天。慕理是社會學教授,因此倆人圍繞人生、責任、社會、文化、戀愛、家庭、愛、恨、妒忌等展開對話。慕理把自己對人生的觀察和感悟毫不保留的傳授給明哲。明哲把這些內容寫成《相約星期二》。書本的預支稿費幫助教授減輕了昂貴的醫藥費壓力。
到了第12周,慕理的身體明顯虛弱多了,甚至連抬手抹眼淚的力氣都沒有。看樣子教授撐不了多久。明哲想起了有關臨終前「寬恕」的話題。
明哲問教授,在離世前,是否希望向某人說「對不起」?
慕理點點頭。他叫明哲看看書架上的一尊青銅半身立體頭像。那是慕理的塑像,是他以前的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諾曼」花了幾個星期做出來的。
明哲仔細端詳著尊塑像,感覺墨瑞的頭像看來如此健康、如此年輕,面部帶著他那種詼諧的表情。顯然,諾曼捕捉到了某些墨瑞的真實神態。
諾曼結婚後搬到了芝加哥,倆人就分開了,但友誼依舊。不過,後來慕理的太太動了一次大手術,諾曼夫婦知道這件事情,但連一個問候的電話都沒有。慕理因此非常生氣,與諾曼斷了聯繫。此後幾年倆位曾經的好朋友也有過幾次碰面,諾曼表示了道歉,希望言歸於好,但是慕理不肯接受。
慕理說:「那時我對他的解釋感到不滿,我充滿了傲慢,沒把他放在眼裏。」
講到這裏,慕理的聲音變得哽咽起來,「幾年前,諾曼死於癌症。可是我都沒去看他。我一直沒有寬恕他。每次想起這件事我就會傷心……」
慕理傷心的眼淚順著臉頰滾落而下。
慕理說:明哲,我們要寬恕他人,也要寬恕自己。寬恕所有自己本應做好但是卻沒有做好的事,與自己和好,與身邊的每一個人和好,不要抱憾一生。
生命將回歸自然
在第13堂課,慕理明顯感到時日不多,聊到了身後事。明哲問道:假如現在給你一天健康的時間,你打算做甚麼?
慕理說:吃早餐,游泳,到花園散步,欣賞大自然的美景,約朋友吃午餐和晚餐,然後和每一位朋友跳舞,直至精疲力盡,回家倒在床睡個好覺。就這麼簡單。
慕理表示,他已經能夠心平氣和的接受死亡,「如果我們可以安然接納死亡,那麼我們就可以安然接受生命。」
他說,死亡是自然的,而我們之所以害怕死亡,是因為我們不曾把自己視為自然的一部份。我們認為自己是人類,所以就高於自然。實質上,我們並不高於自然。凡有生者,必有一死。
慕理表示,只要我們彼此付出真愛,雖死猶存,愛意會留存於世間,我們會繼續存活在曾經被我們的愛打動過的人的心中,留在曾經彼此扶持的人們的心中。
查錫我在《錫我的心靈空間》系列節目中多次提到,我們要善待他人,珍惜所有的相遇,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自己的手,哪怕在地鐵裏給年長者讓座,也能展示無私的愛。在付出愛的同時,自己也會收穫到快樂。豐厚的物質財富不是人生成功與否的標誌,善待自己周圍的人事物,大家都這麼做,人生因此變得快樂,這個世界也會變得美好。@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