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不僅會損害肺部和呼吸道,還會對心臟、腸道和神經系統(包括大腦)造成嚴重損壞。英國的一項研究表明,COVID-19導致的腦損傷甚至會在感染的數個月後依然存在。

2023年12月,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一些正在康復的COVID-19患者在常規的血液炎症測試顯示爲健康,但他們的血液中仍然存在腦損傷標誌物。

研究分析了英格蘭和威爾士800多名因 COVID-19 住院的患者的樣本,其中一半患有新的神經系統疾病。研究人員測量了這些樣本的腦損傷標誌物,包括血清炎症蛋白(細胞因子)、抗體和腦(神經膠質)損傷蛋白。

結果表明,在COVID-19急性症狀快速發展階段,人體會產生關鍵的炎症蛋白和腦損傷蛋白,但令人驚訝的是,即使在數月後,在一些COVID-19患者中腦(神經膠質細胞)損傷的生物標誌物仍然存在。

炎症標誌物與疾病急性期的異常免疫反應有關,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標記物可能與治療 COVID-19和其它導致急性腦功能障礙的感染的治療方法有關。 

利物浦大學感染神經科學實驗室首席研究員兼主任、沃爾頓中心 NHS 基金會信托榮譽神經病學顧問班尼迪克特·邁克爾(Benedict Michael )教授在新聞稿中表示: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很大一部份住院患者(有些甚至是輕度感染COVID-19的患者)出現了神經系統併發症。雖然一些人症狀很輕微(頭痛和肌肉疼痛),但很明顯,一些人出現了更嚴重且可能改變生活質量的新的神經系統併發症,包括腦部炎症、癲癇發作和中風。

儘管血液中的炎症反應已經消失,但在COVID-19感染幾個月後,血液中仍存在腦損傷標誌物,尤其是在 COVID-19 引發腦部併發症(如炎症或中風)的患者中。這表明大腦內部可能存在持續的炎症和損傷,而血液炎症檢測可能無法檢測到這種情況。

生命科學與醫學學院免疫學與微生物科學學院院長Leonie Taams 教授表示,通過將免疫學、神經學和感染研究結合起來,能夠揭示一些與COVID-19神經系統併發症相關的生物標誌物,有助於為闡明這些併發症可能的潛在機制奠定基礎。

輕度COVID-19感染也會損傷大腦

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於2022年也曾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證明即使是輕微的 COVID-19 感染也會使大腦萎縮。在對英國數據庫中785名年齡在 51歲至 81歲之間的患者進行研究後,他們發現,COVID-19 患者海馬旁回和眶額皮層(位於大腦額葉前下方,是人類情緒產生的主要神經機制)的灰質厚度明顯萎縮,整個大腦的尺寸也減小了,尤其是與嗅覺相關的大腦區域平均萎縮了0.7%。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格溫娜爾·杜奧(Gwenaëlle Douaud)教授在新聞稿中表示:「儘管有96%的被調查者感染程度較輕,但我們發現,平均在感染後4.5個月後,他們的灰質體積損失更大,組織損傷也更嚴重;他們執行復雜任務的心理能力也表現出更大程度的下降,而這種智力退化在一定程度上與大腦異常有關。」

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腦炎中心介紹,腦部炎症會導致大腦腫脹,從而導致頭痛、頸部僵硬、畏光、精神錯亂和癲癇發作。僅在過去十年,美國就有超過25萬名患者被診斷出患有腦炎。此種疾病常見於年輕人。

腦炎可能會導致多種不同症狀,包括意識混亂、性格改變、記憶喪失、癲癇發作、行動障礙、視力或聽力改變等。

所以,患者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早就醫,確認是否患了腦部嚴重。如果是,應遵從醫囑積極治療。@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