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常常見到一些小朋友將他人為自己的付出,視作理所當然。或許是家人疏於提醒,又或是孩子在家中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時日漸長後就將這些照顧當成了「老奉」。偶爾聽到他們說出的一兩句感謝——「唔該」,也是異常冰冷而隨意。但這並非小孩特有的弊病,許多成人也是如此,但其實表示「感恩」也是日常生活的基本禮貌之一。身為家長的我們,且不可以為孩子能做出適當的禮貌回應即合格的錯誤想法。

甩掉冷漠 做有溫度的人

別以為上述的弊病只是簡單禮貌與否的問題,這其中涉及一個人是否擁有感恩之心,而且為人是否冷漠。若是孩子自小毫無感恩的心態,長大成人後便會變得冷漠而自我中心,因為他會將他人的善意視作理所應當,從而忽略他人的感受。試問性格如此的人,可會受到他人的歡迎?

了解到感恩的重要性,那麼為人父母的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孩子學會感恩呢?這其實再簡單不過了,我們可以從日常瑣事入手,讓孩子了解到感恩不只是簡單的一句「多謝」,而是用心體會他人的每一份善意、每一顆溫暖的心。例如媽媽為自己準備早餐的用心,同學舉手之勞中的貼心,校車司機接送自己上下學的盡心等等。每當體會到他人的「心意」時,便需懷著感謝的心念,對他們報以一生真心的「謝謝」。

誠然,家庭才是開始培養孩子感恩的心的最佳地點。儘管父母有責任照顧孩子,但也需讓孩子學會尊重、體恤及感謝父母的辛勞及付出,在他們心中播下感恩的種子。他們應該知道活在被照顧的幸福及快樂中是一件多麼甜蜜而美好的事,用心體會父母的每一絲真摯的關懷和愛護。

以家為源 雙向的感恩

若想讓孩子透徹而有效地領略何謂「感恩」,我們就便不能侷限在讓他們感謝他們的付出,而應該進行雙向教育,讓他們體會到「被感恩」的美好,從而又更深刻的體會。我們可以從一些小任務入手,例如在孩子用餐前幫忙端菜擺桌時,除了簡單的一句「謝謝」,父母不妨具體說明或強調對於孩子的感謝,「謝謝你幫助媽媽,我很高興,因為你減輕了媽媽的工作,也分擔了家庭的一份責任。」

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參與的重要性,和其作為深受父母欣賞和重視。這會給他們帶來別樣的鼓勵和喜悅等正面能量,且可進一步培養他們助人為樂的心,在互幫互助中懂得「感恩」的多面性。除此之外,家庭的凝聚力也會相互欣賞中一點一滴地累積,可謂一舉多得。

欣賞和讚賞 教養和氣質的奠定

父母的讚賞和欣賞也是教育孩子學會「感恩」所必不可少的一環。欣賞並非抽象概念,具象化而言就是學會欣賞孩子的美好、善良的想法與念頭,或無私的幫助。

在子女成長的路上,筆者一直對於他們給予我的幫助、呵護和建議表示感謝和讚賞。每當他們幫我完成了一些任務、說出關心的言語,或者做出體貼的舉動,筆者都會在第一時間送上感謝。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孩子每一分細心、關懷以及幫助都值得家長最懇切的感激。父母看似微不足道的感謝,其實是鞏固孩子信心,乃至確立個人價值的基石,他們的性格會在此中變得更成熟,日後也更為他人接受。

欣賞別人為你做的付出不僅是一種禮貌,更重要是一種教養和氣質。打從心底的誠懇感恩,會令為你付出的人感到喜悅,而更喜歡親近你。相反,沒有感恩之心的人,會將旁人為自己做的事視作天經地義,自己便是他們生活的中心,這樣「自我中心」的人自然沒有多少人喜歡!

因此從孩子小時候開始,父母不妨在日常生活上多給予他們鼓勵及讚賞,你們的感恩同樣會換來孩子對自己的感恩回應。彼此的關係亦會在此之中拉近,變得更加親密融洽,家庭氣氛亦會更和諧。欣賞孩子亦是了解與發掘孩子的途徑,孩子也會在此中接觸到父母的更多想法,理解父母,親子間相互理解的溝通橋樑一旦建立,對於日後的其他教養問題更是一大臂助。

歡迎讀者電郵florasen2021@gmail.com或聯繫www.facebook.com/Parents4SEN,大家一起研究及揣摩教兒之道。下期「教子有方」將於12月29日(五)刊登。◇

作者簡介

Flora現為育兒及烹飪專家。她畢業於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具多元化才能。Flora將其獨具一格的育兒技巧寫成《擁抱缺陷》一書,面世後,旋即獲各大傳媒訪問和香港教育大學邀請主持、分享講座。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