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於美國的「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假日促銷活動已經實實在在傳到了荷蘭,成為一年中最受商家和購物人期待的消費日代名詞。不過,大選過後,現在荷蘭幾位專家希望下一任內閣取消這一Black Friday,以抵擋由於低價誘惑所造成的瘋狂購物和浪費現象。

據Pricewise報道,Black Friday已經不再是一天的優惠活動,而是變成了一個為期數周的活動,而且折扣不斷升級。隨著人們在「黑色星期五」購買聖誕老人(Sinterklaas)和聖誕禮物,速遞公司的年終高峰越來越早。

研究人員和教授向新內閣表示,必須廢除目前形式的「黑色星期五」。因為它會刺激人們不健康的購買慾,地球無法繼續承受我們這樣無節制的消費。政府重要的諮詢機構——生活環境和基礎設施委員會(Rli)發布了一份報告,提出同樣的建議。

Rli委員會主席Andre van der Zande告訴荷蘭媒體《AD》,黑色星期五使浪費和用了就扔的經濟現象達到頂峰。

「這是一種集體歇斯底里行為。」他說,「在政府的支持下,企業家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這種形式。我們不應該再容忍這種現象了。」

Fontys研究浪費問題的研究小組負責人Cees-Jan Pen告訴《荷蘭時報》(NL Times),「黑色星期五 」以低價誘惑消費者,讓他們覺得如果不買東西就會錯失良機。而生產商則通過製造質量低劣的產品來保持這種循環,以至於你不得不經常淘汰自己買過的東西。

Cees-Jan Pen認為,像「黑色星期五」這樣的促銷活動在鼓勵消費者購買更多這樣的垃圾。

消費研究者Hans Dagevos告訴該媒體說,這種折扣螺旋式上升的現象可能會造成極大的損害。「消費品的生產和處理過程會對人類和環境產生諸多影響。除了「『黑色星期五』故事中的短期美好感覺變成一種幻覺之外,它還掩蓋了我們過度消費所帶來的長期痛苦。」

不過,也許是大勢所趨,企業看上去正在發生變化。荷蘭本地的連鎖居家風格用品店Dille & Kamille今天全部關閉。本周,宜家在其廣告牌上刊登了Marktplaats廣告,為想要轉售宜家傢俬的人提供服務。

每年的感恩節大餐過後,就是黑色星期五促銷。那麼,黑色星期五到底從何而來?

「黑色星期五」由來

在美國,現在最常用來指感恩節後的一天。這一天通常被認為是假日購物季的第一天,以零售商提供打折而聞名。

由於感恩節是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那麼第二天自然就是星期五了。不過,「黑色星期五」這一名稱也用來指1869年9月24日。這一天美國發生了由黃金投機者引發的金融恐慌。

許多人以為黑色星期五的叫法源於「黑色」是只賺不賠的意思,因為在商業領域黑色和紅色分別指代盈利和虧損,實際上並非如此。

根據dictionary.com,從歷史上看,「黑色」一直與經濟緊張的日子聯繫在一起,而不是與商業繁榮的日子聯繫在一起。第一個黑色星期五出現在1869年,當時金融家Jay Gould和鐵路商人James Fisk試圖佔領黃金市場,最終導致金融恐慌和市場崩潰。

60多年後的1929年10月29日,另一場被稱為「黑色星期二」的股市崩盤標誌著大蕭條的開始。

感恩節後「黑色星期五」真正起源在於「黑色」的負面含義,即「以災難或不幸」。1950年代,工廠經理們首次開始把感恩節後的星期五稱為「黑色星期五」,因為有很多工人為了延長周末假期而請病假。

大約10年後,費城交警也開始用「黑色星期五」來稱呼感恩節後的第一天。因為伴隨着開始假日購物遊客們蜂擁而至,這一天不僅交通狀況糟糕,他們還要連續值班12小時。這個詞於是在費城的購物人和商人中流行開來,此後風靡全國。

到了1980年代,「黑色星期五」就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知道的這樣一個日子……這裏不再贅述。#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