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迴路轉的OpenAI權鬥連續劇,今天以Sam Altman回巢當CEO及董事局重組告終。發動「兵變」炒掉Altman的前董事局成員Tasha McCauley和Helen Toner,現在雙雙出局。

對於AI界這場全球矚目的風波,很多人莫名其妙,但若你了解McCauley和Toner二人的思想背景,就知道背後涉及一場意識形態之爭,甚至可說是「宗教戰爭」——如果沒有其他黑手的話。

OpenAI是非牟利的研究實驗室,初心是開發一種能造福人類的AI,但矛盾的是,燒錢到癲的OpenAI不能空談理想,需要金主支持,而它最大的金主並非慈善機構,而是以謀取最大利益為目標的微軟。Altman加快發展AI的步伐,希望繼續吸金,難免跟董事局某些「不忘初心」的成員越行越遠。

OpenAI之前的董事局其實佔盡道德高地。現已敗走的Helen Toner日前義正辭嚴對《紐約時報》說,董事局使命是保證公司創造的AI「有益於全人類」,如果公司被摧毀,那可能符合其使命(if the company was destroyed, she said, that could be consistent with its mission)。聽起來怪怪的,她到底是甚麼人呢?

原來跟McCauley一樣,Toner都是「有效利他主義(effective altruism,簡稱EA)」運動的支持者。EA運動始於2009年,由兩個牛津大學學生 Toby Ord 和 William MacAskill 發起。有效利他主義不單旨在助人,更主張利用理性、數據和運算,找出最有效且幫助到最多人的慈善方式。

比方說,一般人認為捐錢、做義工是助人,但EA認為,隨便捐錢和做義工缺乏效率,也不能幫助最多的人。若你本着一片善心,在華爾街做些不太道德的工作,然後把賺到的大筆錢,捐一部份出來助人,那就比你從事一些低薪而正當的工作,更有效地「利他」了。咦,不就是華人說的「發財立品」嗎?

根據有效利他原則,行善必須機關算盡,衡量善舉「能救多少條命」、「成功率有多高」、「捐贈有多少客觀價值」等,是以EA特別重視長遠影響,放眼未來,因為未來千百萬年潛在受益人數,必多於今天這個有限時空。在此背景下,AI發展自然是EA最關心的議題了。

對Toner和McCauley來說,防止AI變Skynet涉及未來人類命運,OpenAI區區一間公司的存亡,相形之下就不足掛齒。兩人到底是杞人憂天、未雨綢繆,抑或別有隱情,我不肯定,但有效利他主義社群(大多數是廿幾歲的高學歷白人,很多從事AI業),卻總讓我嗅到一絲「異端宗教」味道。

這社群成形後,理想主義的首領也呼籲成員「十一奉獻」(捐給最有效率的慈善團體);很多成員更相信人類面臨存在危機,大家所認識的世界快將終結,而多數普通人卻懵然不知。他們認為只有自己才可以拯救世界,讓人間變成烏托邦式樂土。看了以上描述,像不像某些宣揚末世的教派?

有效利他主義本意似乎是好的,但依靠所謂理性計算,是否真可以找到「最佳」利人方法呢?比方說,OpenAI自己放慢發展步伐,如何推論到人類受益?(我相信西方科技裹足不前,受益者只會是中共。)有效利他主義者又是否每個都是好人?例如FTX 創辦人Sam Bankman-Fried,竊取數以十億美元的客戶資金,本月初詐騙罪名成立,他正是著名的有效利他主義者,也是這運動的一大金主。

OpenAI跟形跡可疑的有效利他主義者割席,我覺得是明智之舉。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