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中國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下降0.2%,再度陷入通貨緊縮,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也持續下降。這凸顯了中國經濟難以提振內需,進而支撐經濟增長的困境。另外,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對中國經濟低迷和房地產市場陷入困境的擔憂,導致中國人對現狀的不滿不斷上升。在習近平把安全置於首位之際,中國人更注重經濟發展。
中共統計局周四(11月9日)公布數據顯示,10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跌0.2%,這是繼7月同比下跌0.3%後,再次陷入通縮水平。
除此之外,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同比下降2.6%,這已是連續第13個月下降。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3.7%。1至10月平均,PPI較去年同期下降3.1%。
今年以來,中國消費成本持續疲弱。消費者價格指數在7月陷入通縮,創下2021年2月以來首次負成長。雖然人民銀行在8月表示,物價將從夏季的低谷中反彈,但最新數據顯示這一判斷過於樂觀。
「十一」長假未推動內需
中共當局原本期盼「十一」長假能帶動內需成長,但旅遊消費不如預期,加上房地產危機與經濟信心不足,難以推動內需,使得下半年物價仍在負成長邊緣徘徊。
數據公布後,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幾乎沒有變化,報7.2854,自周四開盤以來一直維持在窄幅區間內。中國10年期公債孳息率持穩於2.65%。
食品價格同比下降4.0%(上月按年跌3.2%),當中豬肉與牛肉分別報跌30.1%(跌22.0%)與跌5.1%(跌4.9%),而交通工具用燃料則升1.8%(跌1.1%)。
豬肉是中國消費量最大的肉類,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佔有很大的比重。去年年底,中共結束清零限制後,豬肉生產商增加了供應,希望需求上升,但反彈沒有達到預期。
10月份,豬肉價格下降30.1% ,影響CPI下降約0.55個百分點。此外,蛋類價格下降5.0% 、鮮菜價格下降3.8% 、水產品價格下降0.5%。總而言之,食品煙酒類價格較去年同期下降2.1%。
CPI統計覆蓋八大類行業、268個分類商品與服務價格。
同時,統計局亦公布了10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維持不變,同比則降2.6%,市場預測為下跌2.7%,上月按年走低2.5%;由於需求仍然疲弱,當局即使已推出刺激消費措施,但成效不大,導致PPI連續第13個月下降,今次跌幅更是調頭擴大,6月時數值(-5.4%)創下自2015年12月以來最大降幅。
PPI內分類的原材料同比降2.3%(上月按年降2.8%)、加工降3.0%(降2.8%)、食品降1.2%(降0.3%)。
PPI統計覆蓋40個工業類、逾1,300個分類工業產品價格。
此外,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按年下跌3.7%,上月降3.6%。當中跌幅最多的為建築材料及非金屬類下跌7.3%,上月跌6.6%。
通縮意味著物品價格越來越低廉,可能令消費者延後消費,進而讓經濟受損。此外,通縮亦會衝擊政府債務。儘管債務的名義價值不變,但通縮會令債務的實質價值上升,增加當局還債的難度。
另據美國晨間諮詢公司(Morning Consult)周三(11月8日)發布的《美中關係狀況》報告,中國成年人對國家發展道路的滿意度已經低於中共清零期間最糟糕的水平。2022年,中國人的不滿升級為針對中共政府的廣泛抗議。
2022年下半年,因不滿中共清零政策,中國多地爆發白紙運動,這是對中共政權的直接抗議,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李克強去世對習當局構成的挑戰
研究人員寫道:「這些趨勢值得關注,作為潛在的預警訊號,特別是考慮到前總理李克強最近去世。」
對習近平來說,李克強的去世仍是一個敏感時刻。習近平一直在努力應對經濟低迷、青年失業率創新高和房地產市場嚴重下滑等問題。
李克強被視為是可以挑戰習近平的改革派政治人物,儘管他始終與習近平的政治議程保持一致。在任總理十年期間,李克強在習近平的陰影下,既沒有取得顯著的經濟成就,也沒有取得重大的政治進步。但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吳木鑾(Alfred Wu)告訴《新聞週刊》說:「如果未來中國經濟出現問題,人們可能會想起李克強對經濟和人民福祉的表態。」
研究人員說,過去,受人喜愛的政府官員的死亡會引發公眾的大量支持,甚至引發大規模示威活動,儘管現階段似乎不太可能出現新的抗議活動。
習注重政權安全 中國人更看重經濟
晨間諮詢公司的調查顯示,中國成年人相信,他們所處的社會充滿了不滿和倦怠感,這種不安使得人們將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作為首要任務,置於國防之上。
晨間諮詢公司上個月發表的一份報告說,在過去的5個月內,與外國競爭對手的競爭一直是中國人最不重視的政策重點。
長期以來,經濟增長一直是北京的首要政策重點,但隨著經濟放緩,習近平顯示了中共戰略思維的轉變,將經濟自主和「全面國家安全」置於純粹經濟增長之上。
在習近平的領導下,國家安全的「幽靈」變得無處不在,已成為當局決策的指導性原則。今年5月30日,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後首次國安委會議上稱,中共「面臨的國家安全問題的複雜程度、艱巨程度明顯加大」,「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國際媒體多用「安全執念」(Security Obsession)來形容近期習近平的一系列安全舉措,自他二十大大權獨攬後,這種「安全執念」已經成為一道揮之不去的陰影。
晨間諮詢公司發現,中國國內困境及其所產生的影響也轉化為對西方態度的軟化。
研究顯示,從4月到10月,認為美國是敵人或不友善的中國成年人比例下降了9個百分點,而對解決中美軍事緊張局勢感興趣的比例則上升了6個百分點。
報告認為,中國人對美國觀點的軟化可能更多是因為大眾對中國經濟不景氣的焦慮,而不是因為地緣政治的轉變。
晨間諮詢公司追蹤世界各國地緣政治情緒和政治態度,從去年2月中旬到今年10月初,每月對美國和中國各約1,000名成年人進行調查。
短期內無法大幅緩和中美局勢
報告評估了跨國公司、投資者、資產管理公司和政策制定者在中美關係持續緊張情況下面臨的風險和機遇,並利用對民主黨和共和黨選民的公眾情緒的分析,來預測隨著美國距離2024年總統大選越來越近,兩國關係的走向。
報告說,短期內大幅緩和中美局勢的可能性仍然有限,特別是在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臨近的情況下。明年以後,如果共和黨人在國會取得重大進展或奪回總統寶座,預計雙邊關係將因國內政治利益而惡化。◇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