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速猛降,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跌幅擴大,顯示中國通縮壓力仍是經濟復甦的主要威脅。

中共國家統計局(NBS)周四(4月11日)公布數據顯示,3月份CPI同比微幅上漲0.1%,遠低於2月的增幅0.7%,也低於市場預估的0.4%。

數據顯示,3月服裝、旅遊和教育等領域的價格上漲,但蛋類、鮮果、畜肉價格均下降,整體而言食品煙酒類價格較去年同期下降1.4%,抵消了CPI漲幅。值得注意的是,交通工具類價格也同比下降了4.6%。

3月生產者價格同比下降2.8%,較上月2.7%的降幅進一步擴大,這已是連續第18個月下跌,為2016年以來最長跌勢。

從環比看,PPI下降0.1%。CPI降下1.0%,不僅低於2月1%的漲幅,也低於經濟學家預測的0.5%的降幅。

在數據公布後,股市隨之下跌,預計將中國股市連續第六天下跌,而在香港上市的中概股指數也下跌。

價格下降不僅擠壓了中國企業的利潤,阻礙了它們的投資,消費者也可能會因為預期商品未來更便宜,變得更不願意消費。一些行業的價格競爭也在最近加劇,顯示通貨緊縮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持續阻礙中國經濟。

經濟學人智庫(EIU)經濟學家徐天辰(Xu Tianchen)對路透社說:「季節性效應肯定起到了作用,2月份年節期間食品價格大幅上漲,隨後又回落。」

「更廣泛地說,產能過剩問題正在影響價格,這將阻礙中國人民銀行刺激經濟的努力」,徐天辰補充道,「汽車價格同比下降4.6%,這可能表明製造商正在分銷和銷售過程中進一步降價。」

凱投宏觀中國經濟主管Julian Evans-Pritchard告訴路透社:「儘管消費者價格不再下降,但製造業產能的快速投資仍在拖累出廠價格。」

近幾個月來,中共當局推出了一系列刺激家庭消費的措施,包括更寬鬆的汽車貸款規定,但由於擔心經濟下滑和就業市場疲弱,消費者對大額消費仍持謹慎態度。

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後,3月份的年度核心通脹率為0.6%,低於2月份的1.2%。CPI 月環比下降 1.0%,

一些分析師認為,中共央行面臨的挑戰是,更多信貸流向生產而非消費,這暴露了經濟的結構性缺陷,降低了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的有效性。需求長期疲弱,也讓人質疑政府難以找到新的經濟增長模式。

周三,信評機構惠譽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理由是經濟增長放緩和債務持續上升,正使中國的公共財政面臨風險。#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