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觀點版今日(3日)刊登了學者呂大樂和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兼學者張炳良的文章。前者表示香港人受軟不受硬,「做事太絕難以服眾」;後者提到維護國家安全與自由多元之間要做好平衡,防範「一左二窄」。

香港著名社會學家、教育大學客席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在《做事「太絕」 難以服眾》文中指出,群眾的沉默,不是口服,更不是心服。大家看在眼裏,心中有數。他又指「強者」做到「好絕」其他人也無可奈何,但「做事太絕難以服眾」。

呂大樂更指,香港人受軟不受硬,強勢最多就只能換取他們的靜默;港人不多說話,也是一種態度,不是反抗,就是沒有甚麼積極性,「只是一個缺乏積極性的社會,總會給人一種好像缺少了什麼的感覺」。

他又不點名指「有人」在狠、盡、絕之後,還附加兩句「攞景」和「贈興」的說話,勸人「自我檢討」,就是太絕;他近期又經常聽到港人說「使唔使咁呀?」,但礙於強勢,人人都是點到即止,未有再說下去。

張炳良:國家安全與自由多元不存必然矛盾

教大公共行政學顧問張炳良則以《迫切問題在經濟 解決問題離不開政治》為題發表文章,回應李家超的第二份施政報告,文章以大篇幅分析香港政府財政狀況、旅遊業、股市、進出口等復甦情況,以及人才資金流失、人口高齡化、勞動力不足等挑戰。

張炳良直言,香港政府可以靠用錢去解決社會問題和投資未來,但「出路卻不能只靠經濟和財政手段,最終迴避不了政治,因為政治決定人們對未來的信心」。他形容於國際地緣政治逆轉及本地政情驅使下,香港已從「左右逢源」之利,陷入「左右為難」之尷尬。因美中角力和中西文化及制度衝突,西方國家現視香港為風險,外資外企減磅;而香港傳統上與西方的聯繫,在今天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以及新環境呈現唯恐不夠政治正確下,或構成政治與思維包袱。

張炳良分析指,中共對香港多了懷疑,包括香港對國家制度的政治忠誠,以及香港是否仍存相對優勢;香港過去吃大陸改革紅利的黃金時期已盡,今後必須在中國式現代化中尋找自己新的戰略位置,重塑中外聯繫的可行中介角色(re-intermediation)。

文末指香港可以自我掌握的是如何維持其前沿位置、國際視野、四方人才和市場動力,以及「can do」的企業創業精神,在新常態下仍可散發魅力,善用「一國兩制」,促進兩制共融、互助互利;維護國家安全與自由多元之間,不存必然矛盾,要做好平衡,防範「一左二窄」。

翻查資料,「一左二窄」是中共內部術語,意思是政治路線不應「過左」,亦要避免接觸面過窄,令運動受眾太少。@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