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首歌曲在中國的網絡上爆紅,那就是瓦伊那樂隊與歌手任素汐合作的《大夢》。這首從旋律到歌詞到表演都平平淡淡的歌,描繪了一個人從6歲到88歲的一生中遇到的各種困擾,不斷重複著一個沉重的問題:「該怎麼辦?」。這首歌瞬間打動了無數聽眾,演唱現場不少人一邊聽一邊默默拭去眼淚。
在人類的歷史上,很多的社會情緒和集體情緒,是通過引發共情效應的歌曲表達出來的,這就是音樂的社會性。在中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九八零年代末期搖滾歌手崔健的一曲《一無所有》,打動了當時一代年輕人,成了時代的代言人,與之後爆發的八九民運之間有著隱隱約約的呼應關係。可以說,有些歌能夠在短時期內迅速爆紅,其背後一定有社會背景和集體情緒作為支撐。而《大夢》,傳達出了當今中國社會的一種集體性的精神面貌。
在這首歌中,你可以聽得出來:國家宣傳機器刻意渲染的時代氛圍,與社會上的集體情緒,可以說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敘事。國家敘事宏大絢麗,充滿了正能量,似乎中國的社會發展興旺發達,蒸蒸日上;而《大夢》唱出來的社會敘事,則顯得迷茫,無助,幾乎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充滿了負能量。在不斷重複的「該怎麼辦?」中,充份表達了普通的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世代(創作團隊和歌詞作者都是八零後和九零後)對於社會現實的無奈感,無力感,在失望的情緒中隱隱可以感受到質疑和不滿。這首歌聽起來令人憂傷,但正如有網民所說:「歌詞把許多人攪得心潮澎湃。」因此,這首歌表面上看非常消極,但是把這種消極情緒通過歌曲的方式呈現出來,並迅速得到全國性的共鳴,這種創作和效應卻是頗為積極的。
《大夢》表達出的集體情緒,遙相呼應了今天中國底層人民,尤其是年輕人的普遍心態的另一種表述,那就是「躺平」。只有人們對未來沒有任何期待,看不到希望,又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才會「躺平」,才會提出時代性的問題:「該怎麼辦?」這應當引起我們的思考的是:第一,觀察中國,一定要從「國家-社會」的框架出發,切不可僅僅從官方的敘事中或者官方推波助瀾的精神現象中去認識今天的中國社會,在底層社會中正在瀰漫和擴散的集體情緒,很可能是與國家視野背道而馳的。換句話說,《大夢》讓我們看到了今天的中國,國家與社會之間的撕裂;第二,這幾年的疫情衝擊和經濟下滑,使得底層民眾開始重新認識和面對社會現實,開始從盲目的追隨國家主義激情,逐漸轉向對於現實生活的困境的體驗和反思。《大夢》中無奈的主旋律,與底層人民在成長過程中積累的無力感有關,他們沒有自信,覺得「做事情沒有用」,生活沒有意義。這就是《大夢》唱出來的集體心聲:無奈,無力感。我們不能不問:這樣的一個社會,到底會走向哪裏?
而歌曲的名字《大夢》,在我看來,更是富有對於時代的政治隱喻:大夢,你可以解釋為官方不斷強調的「中國夢」;但大夢,也可以解釋為,人的存在的無意義,面對未來的無力感。換句話說,《大夢》這首歌如此爆紅,在我看來,就是傳達出了中國這個社會在民間醞釀的一種新的集體認知:官方所謂的「中國夢」,其實就是普通中國人的大夢一場。這首歌,其實就是一首時代的輓歌。#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