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與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近日公布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受訪賭博人士及其家人或伴侶的理財能力較一般香港人低,部份人誤以為賭博是理財方式之一,不過他們的自律性反而較高。

研究於2022年1月至今年2月期間進行,對象是在過去一年內曾向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求助的賭博人士及其家人或伴侶,成功收回316份問卷及進行25場深入訪談。檔主六成半受訪賭博人士為男性,家屬或伴侶則約七成半為女性;受訪賭博人士的年齡分布碎片化,30至39歲群體相對人數較多,佔大約28.8%。另外,50.4%受訪賭博人士具大專以上學歷。

研究團隊以精神疾病及統計診斷手冊(DSM-5)量度受訪者賭博失調的情況,發現約55.1%受訪者沒有賭博失調問題。研究結果顯示,在滿分為21分的理財能力評分中,賭博人士的得分為13.8分,其家人或伴侶的得分為14.4分,比一般香港人的平均分14.8分較低。其中,滿分為7分的理財知識方面,賭博人士及其家人或伴侶的得分分別為5.3分和5.2分,而一般香港人的平均分為6.2分,是相差最大的項目。

另外,賭博人士的家人或伴侶的理財行為自律性在9分中取得6.2分,反而比一般香港人的5.8分和賭博人士的5.7分都要高。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崔永康教授分析指,賭博人士的家人或伴侶切身受賭博問題困擾,因此可能有更高的理財行為自律性。

數據亦顯示,賭博人士的家人或伴侶在理財自律性方面均感受到更高的期望,包括「記錄他/她的每月開支數目」、「將支出控制在預算範圍內」、「每月繳付完整的信用卡賬單」及「每月為未來存錢」。例如,超過46%的賭博人士的家人或伴侶同意或非常同意,賭博人士認為他們應該「將支出控制在預算範圍內」,而只有不足40%的賭博人士同意或非常同意家人或伴侶認為他們應該如此。

研究又發現「過早於年輕時期接觸賭博」、「個人自制能力不足」及「借貸方式愈趨多元和容易」可能是導致賭博問題的重要原因,賭博人士容易受到環境因素影響而繼續賭博;賭博亦對賭博人士的心理、家庭關係和工作產生負面影響。

誤把賭博當成理財

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中心主任嚴廷玲指,受訪賭博人士的生活大多放在賭博上,誤將賭博當成一種理財方式,較少接觸健康理財知識。賭博人士及其身邊的人需要學習理財知識,戒賭輔導服務會為個案釐清賭博迷思與理財謬誤。

崔永康教授建議政府從賭博人士及家人的理財教育作為戒賭切入點,以家庭或社群為本,輔助他們共同建立合理的理財計劃和期望,包括學習風險管理及正確投資方法及工具等,亦可直接減輕賭博人士對其下一代財務管理的負面影響。@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