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本港經濟逐步回升,但有指「夜經濟」方面不單止未見復蘇,昔日燈紅酒綠的酒吧業風光不再,有業界人士指,現時生意比起疫情期間更慘淡。
香港持牌酒吧會所聯會創會會長梁立仁今(26日)早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年初放寛防疫措施及與大陸通關後,確實一度出現小陽春,惟從3月至今,業界生意錄得相當大跌幅,估計較疫情期間再跌兩成。
梁立仁指,雖然疫情期間限制多多,但港人都是留港消費,可是自上年底東南亞國家陸續免除隔離、香港取消限制措施,以至新年過後與大陸通關後,港人的「報復式旅行」至今未有停止,每逢周末留港消費港人明顯減少,情況由6月開始更為嚴重。
另一方面,梁立仁亦有感政府落力於宣傳大灣區,但對本港「夜經濟」推動卻有所缺乏。他指,現時大陸消費不比香港便宜很多,但大陸夜生活的氛圍整體都比香港好,如福田、羅湖一帶均有酒吧街,當地亦有相應的推動及配套,於飲飽食醉之外,氣氛感受亦能滿足得到。
反觀香港,酒吧業界整體感覺比較差,例如疫情期間不少問題都歸咎酒吧,加上當局巡查不斷等,令消費者覺得香港酒吧氣氛不再。
對於現時有酒吧直接於星期日休息,梁立仁表示是為了節省人手,而業界亦正在自救,例如由純酒吧改成餐廳酒吧、或提早營業時間,盼相關當局除了「開心香港」這類集中日間的經濟宣傳亦可注意「夜經濟」。
李兆波:可嘗試推廣平民飲食文化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在同一個電台節目上指,現時來港旅客經濟效益與疫情前有所不同,直言本港「夜經濟」已遭洗牌,上過往國際航班、晚間活動不再如同以往,變相令到本地營運成本上漲。通關後大陸旅客又多是即日來回,不在港留夜,令本港港消費人數大減。
李兆波又指,本地居民的生活模式因疫情影響已習慣早回家;另一個情況是港府加強推廣大灣區,令市民在假日去大灣區一帶消費,又或趁機飛往台北、泰國等地才釋放購買力,至於閒日在港則以「是旦求其」的低消費為主。他直言北上環境好,消費亦較香港便宜,於價格及體驗都相差很遠的時候,本港旅客以至其他旅客都會懂得選擇。
雖然傳統熱區的「夜經濟」風光不再,惟李兆波留意到部分低消費的地區仍能聚集人流,例如深水埗一帶,估計晚上「拮下魚蛋、食下車仔麵」這些平民一些、較有特色的消費模式可以帶來曙光,當建議局可嘗試推廣這些平民飲食文化。@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