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不安全感導致不自覺地想控制孩子,但是真正急的人是爸爸媽媽,而不是孩子。父母的不安應該由父母自己處理,真正對準備上學的孩子有幫助的不是催促和壓迫,而是正面的話語。
甚麼是正面的話語?在早上時間確實有限的情況下,家長可以怎麼對孩子說呢?下面就分成幼兒園或小學低年級生、小學高年級生,以及雙職家庭的孩子,3個例子來看看。
幼兒園~小學低年級:定「界限」取代催促
不停地說「快點」會讓孩子也跟著急躁起來,儘量少用,當然如果能完全不用是最好的,因為「快點」這個詞帶來的語感和氛圍通常是負面的。如果一再重複地說,就會變成習慣,變成口頭禪。只要說個幾次,不知不覺你會發現自己已經無時無刻把「快點」掛在嘴邊。
與其拚命說「快點」,不如告訴孩子一個限定的時間,用數字明確地讓孩子知道緊迫狀況,讓孩子可以思考安排做事的速度。從小讓孩子在限定時間內完成該做的事,也可以培養他日後規劃時間的習慣。
「快點洗臉!」(催促)
「快點吃飯!」(催促)
「現在是8點10分,你還有20分鐘準備。」(設定界限)
「20分鐘內要準備好喔,我定了鬧鐘,你自己再注意一下。」(告知界限)
「10分鐘內吃完就可以了,還有時間。」(確認界限)
對於還不知道該怎麼看時間的孩子,可以告訴他「當長針走到○○前要準備好」這樣的方式,讓他自己確認。設計鬧鐘或倒數計時器也很好,倒數計時器對界限的認知和培養時間的敏感度上很有效果。
「我拜託你動作快一點!」(求情)
「長針走到4之前要準備好。」(提示界限)
「長針到5我們就出發。」(確認界限)
但是,如果是高度焦慮的孩子,我不建議用這種方法,因為這會像定時炸彈一樣給他莫大的壓力。對於容易焦慮和強迫的孩子來說,心理上的安全感比甚麼都重要。
誘導競爭意識也是激勵孩子的方法之一。
「你再拖下去就會遲到!」(威脅)
「媽媽也要準備上班,你準備上學,我們看看誰先準備好?」(提議)
「爸爸只要一分鐘就可以換好衣服,很快吧?不過我覺得你好像可以更快。」(鼓勵)
幼兒時期的孩子競爭意識強,只是無法忍受失敗。鼓勵競爭,但不要求取勝。父母可以適當的配合或讓孩子贏得比賽。
小學高年級~青少年:約定「次數」而非不斷重複
很多父母每天早上都在重複嘮叨孩子「起床」,但孩子好像還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那是因為你一直重複同樣的話,反而會被忽略。當孩子
覺得你在嘮叨,話就不會輸入腦海。所以如果是已經有一定自制力的小學高年級以上的孩子,最好先透過對話來確認次數。
「都叫你幾次了?每天早上都要人家叫才起床!」(負面的判斷)
「要媽媽叫你幾次才能起床?」(詢問意見)
如果孩子回答3次,就按照約定的次數叫孩子。認同孩子的想法,最多就3次。
「起床,要準備上學了。」
「起床,這是第二次了,再一次媽媽就不叫你囉!」
「起床,約好叫3次的,這已經是第三次了,我不會再叫你了,你要自己起來。」
按照約定叫了3次之後,接下來不管孩子有沒有起床都不要再去叫他了。不要忍不住急著說:「還不快起來在摸甚麼?」「怎麼到現在還在睡?你不去學校嗎?」重點是不要指責孩子。
如果真的遲到,那也是孩子必須自己承擔的事,因為媽媽已經按照約定叫了3次。或許對孩子來說,或遲到一次被老師罵,還好過每天早上在媽媽的無限嘮叨中,皺著眉頭準時上學呢! (待續)
本文摘自《媽媽的說話練習:百萬按讚肯定!說對一句話,祝福孩子一生》,圓神出版社提供 ◇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