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過度勞累,朱莉今年4月放棄了在北京的電子遊戲開發工作,轉而做起了「全職女兒」。
中國的年輕工人長期以來一直抱怨工作時間長,且沒有加班費,他們採用了一個學術術語「內卷」,用來描述更大投入並沒有產生更多產出的情況。許多人感到必須更加努力工作,但生活質量卻沒有任何改善。
BBC新聞網報道,現在,29歲的朱莉每天都做著洗碗、為父母準備飯菜和其它家務工作。朱莉的父母支付了她的大部份日常開銷,但她拒絕了父母開出的每月2000元(280美元)的工資。
畢竟,她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從之前那份每天16小時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她說:「我過著行屍走肉般的生活。超長的工作時間和慘淡的就業市場,迫使中國年輕人做出不同尋常的選擇。」
朱莉是越來越多自稱為「全職子女」群體中的一員,他們回到舒適的家,要麼是因為渴望從疲憊的工作生活中解脫出來,要麼是根本找不到工作。
中國人從小一直被告知,努力學習和攻讀學位會有回報,但年輕人現在卻感到失敗和徬徨。
目前中國年輕人失業率又創下新高,高達21.3%,16至24歲的年輕人中,每五個人中就至少有一個人失業。這一數字還不包括農村勞動力市場。
許多「全職子女」表示,他們只是打算暫時待在家裏,這是一個放鬆、反思和尋找更好工作的時期。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BBC報道,朱莉在過去兩周內向招聘單位發送了四十多份求職申請,但只接到了兩個面試電話。「辭職前找工作很難。辭職後,工作就更難找了。」她說。
倦怠、失業還是徬徨?
中國大陸有著被稱為「996」的企業文化,每周工作六天,從早上九點工作到晚上九點是一種常態,因此,職業倦怠是促成「全職子女」現象的原因之一。
BBC報道,同樣是「全職女兒」的陳嘟嘟在今年早些時候離開了房地產行業的工作,因為她感到越來越疲憊,工作的價值越來越低。27歲的陳說,在支付房租後,她「幾乎一無所有」。
回到中國南方父母家後,陳說她「過上了退休般的生活」,但某種焦慮卻一直藏在心裏。她說,她腦子裏一直有兩個不同的聲音:「一個在說,難得有這份閒情逸致,好好享受當下吧;另一個聲音則催促我考慮以後的打算。」
最近從騰訊離職的鄭傑克(Jack Zheng)對BBC說,他每天必須在工作時間之外回覆近7,000條與工作相關的短訊。這名32歲的年輕人把這稱為「隱形加班」,因為雖然這是意料之中的,但卻沒有任何經濟補償。工作的壓力讓他患上了嚴重的毛囊炎,這是一種由毛囊發炎引起的皮膚病,他最終辭職了。
「很多人對於找工作感到絕望」
在中國大陸,上大學曾經是一種精英追求。但在2012年至2022年期間,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大學學位視為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獲得更好機會的入場券,大學入學率從30%上升到59.6%。但是,隨著就業市場的低迷,人們的期望已化為失望。專家稱,隨著創紀錄的1,160萬應屆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青年失業問題可能會進一步惡化。
面對就業難,許多中國的大學生甚至產生絕望情緒,致使有些人不惜掛科也要推遲畢業。
最近幾周,中國社交媒體上充斥著大量「垂頭喪氣」的畢業照,這些照片反映了應屆畢業生的失望情緒。有的照片中,年輕人穿著畢業袍「平躺」在地上,臉上蓋著畢業證書;有的照片中,他們把畢業證書舉在垃圾桶上,準備扔掉。
「情況相當糟糕。人們疲憊不堪,許多人試圖選擇放棄。」上海招聘公司Direct HR的總經理Miriam Wickertsheim對BBC說,「現在有很多人對於找工作感到絕望。」
BBC報道,仲量聯行(Jones Lang LaSalle)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彭勃(Bruce Pang)說,中國在瘟疫大流行後的經濟復甦慢於預期,是失業率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彭還說說,一些僱主也不太願意僱用應屆畢業生,因為他們的工作經驗比上一輩的畢業生要少。
此外,中共政府持續對電子商務、教育平台、遊戲和金融等高增長行業進行打壓,而這些行業是年輕人的主要僱主。麥格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Larry Hu)在一份報告中表示,自2018年中共政府開始「去風險化」以來,青年失業率增加了一倍多。
根據中國招聘網站智聯招聘,2021年,僅房地產、輔導和科技公司的招聘信息就佔了畢業生所有招聘信息的一半以上。一年後,這一數字降至26%。
中共拋出「慢就業」說法遭嘲諷
年輕人失業率居高不下,中共政府為了淡化這些問題,其官媒《經濟日報》發布文章表示,隨著大陸2023年畢業季到來,「慢就業」一詞被諸多提及。「慢就業」並非貶義詞,不是不就業,更不代表「躺平」。該報稱,雖然一些中國年輕人確實失業了,但另一些人則「主動選擇了慢就業」。
中共官媒報道遭到網民嘲諷。一名用戶在微博上寫道:「中國的文字真是博大精深,我們明明失業了,可(中共官員們)卻發明了『慢就業』這個詞。會有多慢?幾個月還是幾年?」
小紅書上的另一用戶說,這個詞「一下子把責任推給了(中國的)年輕人」。
「根據這個解釋,20世紀20年代末美國大蕭條時期的就業率應該是100%,因為大多數人都在緩慢就業。這是解決全球問題的好辦法!」
網民「HaRIaYa_JKi」說,「慢就業、待就業、靈活就業,就是不能提失業。」
BBC報道,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聶日明說,「失業就是失業,用詞要得當。」
「可能確實有年輕人希望在開始下一份工作之前有一個休假期,但我認為,現在情況是絕大多數失業者都是急於找到工作卻找不到工作。」他說。#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