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化已成為全球的普遍現象,老年人的身體機能和認知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腦部處理訊息的速度也開始變緩慢,進而導致認知功能衰退,影響獨立執行日常生活功能的能力。那麼,這種認知功能衰退的情況正常嗎?有甚麼方法能減緩認知衰退?

認知衰退與年齡成正比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將65 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7%的地區,定為「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老年人口佔總人口14%的地區,定為「高齡社會」(aged society);老年人口佔總人口20%以上的地區,則被列為「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

台灣失智症協會推估,目前每4位65歲以上老人之中,有1位的認知呈現衰退狀況,而且年齡愈大,盛行率愈高。

曾經有研究指出,隨著年齡增加,大腦認知功能會在40歲~50歲開始出現退化現象,但是目前能改善認知障礙的藥物效果有限,而且患者容易忽視病徵,導致難以減緩惡化的速度。

林口長庚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彥安表示,一般民眾容易誤認失智症狀為老化的正常現象,其實失智症的惡化速度更快速;也有一些民眾誤以為補充單方營養素如銀杏,即能減緩認知衰退,其實大腦所需要的營養素多元,只補充單一營養素難以減緩認知衰退。

大腦衰退不可逆轉

林彥安說,失智症並非一瞬間的事,而是慢慢轉變的過程。大腦內布滿腦神經、細胞,不同區塊所需要的營養素不盡相同,並非單一營養素就能提供整個大腦的需求。

大腦認知功能就像一棟房子,由記憶力、執行力、辨識力、語言力、自控力等功能構成,如同鋼筋、水泥和管線可以組成一棟房子,也會隨時間開始老舊滲蝕、漏水,如果不盡速全面修繕,就會每況愈下。

事實上,失智症的徵狀有可能從40歲就開始浮現,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都會受影響,而且又是不可逆轉的功能衰退,一旦民眾未及早意識到風險,展開補救措施,延緩衰退的狀況,等到發現認知功能開始受影響,嚴重程度和速度則會加遽。

認知衰退的3個迷思

林彥安提出,民眾對於失智症仍然有一些迷思,因而錯失減緩認知衰退的黃金時機。在此列出3個常見的認知衰退迷思,並進行說明。

1. 覺得離失智還很久

大腦的認知功能有可能在40歲~50歲就開始出現衰退的情況,如果能及早顧及完整營養素、社交、運動等三關鍵,就有機會延緩認知衰退的進程。

2. 以為失智是正常老化

失智症患者的認知功能衰退,相較於同齡者的進程更快,而且因為認知功能退化的失智症,是一種不可逆的腦部退化疾病,一旦誤將記憶力、注意力和語言能力下降的徵狀認定為單純的正常老化,恐錯失到相關門診進行諮詢和治療的黃金期。

3. 只補充部份營養素

雖然有許多研究發現,營養素能促進腦部健康,包括銀杏、魚油、維他命B群、DHA等營養素;臨床上也發現,有一些民眾會固定補充某些保健食品,但是腦部結構複雜,需要多種不同營養素,因此要有效預防失智,一定要滿足腦部需要的完整營養素。

林彥安補充說,身體有許多無法自行製造的營養素,40歲以上開始有認知衰退問題的民眾,可以選擇補充包含20種以上必需關鍵營養素的綜合維生素保健品,及早開始減緩認知衰退的狀況,才是正確之道。◇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