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衛生局近期推出的報告指出,到了2040年,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佔整體人口的40%。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認為老人家容易「玻璃心」、不適合工作與更容易生病等「年齡歧視」(ageism),就成了問題。不僅不同年齡層的認知不同,連族裔與經濟能力都會影響。據調查,亞太裔與拉丁裔更容易對年齡帶有偏見。

「年齡歧視」指的是基於年齡的刻板印象和歧視,可能會對老年人的生理與心理產生壓力,增加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市衛生局「紐約市健康民意調查」在2019年5月24日至6月9日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社會普遍認知的老齡年紀平均是60歲,比定義的65歲還年輕,而對18到24歲的紐約年輕人來說,45歲就算「老」了。

衛生局指出,對於年齡的偏見或刻板印象,可以反映在許多方面,例如將近四成未滿65歲的民眾認為要慢慢講話或反覆說,老人家才聽得懂,但只有13%的年長者認同。「仁慈」的年齡歧視會認為老年人就應該因為年齡而受到幫助或保護,但是把年長者視為醫療健保的消耗者、誇大生活問題或容易有玻璃心,就是帶有「敵意」。

雖然65歲及以上的年齡層也會有年齡歧視,但青壯年最容易有這問題。因為根據市衛生局的報告,25歲到34歲的人年齡歧視最嚴重,18歲到24歲與35歲到44歲這兩個年齡層都差不多,接著是45歲到54歲、55歲到64歲,最後才是65歲及以上的受測者。

除了各年齡層的認知不同,性別、貧窮與教育程度也有影響。如男性比女性容易有年齡歧視,而越貧窮、教育水平越低越容易有年齡歧視。不過,超級貧窮的受測者比起很貧窮的受測者,較少年齡歧視,而大學或以上教育水平的受測者則比大學沒畢業的較易有年齡歧視。此外,亞太裔與拉丁裔對年齡最有偏見,接著是黑人、白人與混血或其他種族。#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