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最新公布的4月採購經理指數(PMI)跌破臨界點,顯示製造業持續萎縮。學者分析,此經濟萎縮並不意外,而五一假期顯示的內需旺盛是虛假繁榮,維持經濟復甦取決於三因素,但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周日(4月30日)中共國家統計局發布4月PMI指數為49.2%,環比下降2.7%。這也是該指標從去年12月之後首次再度降至50閥值之下。統計局承認,「數值低於臨界點,製造業景氣水平回落」。
這一指標遠遠低於經濟學家此前的預計。一般認為,該指數高於50意味經濟增長,反之市場氛圍低迷。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PMI指數中,大、中、小企業的表現均低於臨界點;在分類指數中,新訂單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等也低於臨界點。
專家:中國工業活動萎縮有三原因
旅美經濟學家黃大衛(Davy Jun Huang)5月1日對大紀元分析,中國工業活動的萎縮其實也不意外,有三個原因。
第一就是經濟數據對比的基礎問題。過去三年疫情此起彼伏,中共抗疫採取嚴厲封控的手段,導致經濟萎靡不振。2022年12月份防疫突然放開,黃大衛說,「(這)造成了經濟活動的突然反彈。」
「整體來說,今年初經濟活動的基數比較高,到3、4月份,1、2月份那個反彈的需求基本上已經消耗完畢,所以就會有一些回落。」他說。
第二,歐美都在經歷高通脹與經濟萎縮問題,即歐美進口的需求以及消費需求減少。
從亞洲出口到歐美的貨物貨櫃數量來看,「據日本一個調查報告,整個亞洲出口到歐美市場,與1、2月份來對比,整體下降4%左右。而中國佔亞洲出口歐美的貨櫃大概60%,中國下降達到約19%,所以市場在萎縮。」
第三,由於三年疫情,有部份訂單已經轉移到東南亞國家。就2022年整體來說,東南亞14個國家出口美國的訂單數量已經略超過中國。
五一旅遊經濟火爆?壓抑後的反彈
目前正值五一長假,陸媒報道稱,國內旅遊市場大幅升溫,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多個車站連日創下客流發送新高。中共商務部監測,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按年增逾二成。
黃大衛認為,疫情過後,理論上整體經濟數據應該向好,會有短暫反彈。但這個恢復只是反彈或者反跳,並不能說是一個復甦的基本依據。因為要經濟復甦的話,還要看國際的經貿關係,還有國內的消費能否持續等。
對於目前出現的反彈,他說,首先中共過去對中國房地產的打壓非常嚴重,但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共陸續對房地產市場有所支持;再有今年第一季度,有部份出口訂單開始恢復;第三,清零三年後,很多消費活動、商業服務活動,會有一個壓抑後的反跳。
對於假日拉動內需,資深財經評論人士蔡慎坤對自由亞洲表示,「假日經濟」帶來的喧鬧只是短暫的繁榮,節日假期過後必然是更長時間的冷清和蕭條,如果單憑一年幾個假期來樂觀判斷中國經濟,純粹是自欺欺人。」
維持經濟復甦取決於三因素
如果要維持中國經濟復甦,黃大衛認為,目前主要取決於三個層面的因素。
第一,中國經濟比較高度依賴出口和投資。出口市場不是中國能夠控制的,而是取決於歐美經濟的需求是否能夠持續增長。但是目前歐美的市場比較萎靡,比較不樂觀。
第二,中共的外交和經貿關係是否保持良好。因中美貿易戰和中日關係緊張,已導致了許多產業鏈外移和外交關係的問題。
第三,中國的民營經濟路線是否能夠持續發展。而這些顯然還是未知數。時事評論員秦說,2023年中國經濟將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疫情、全球經濟衰退、能源及糧食危機,各種天災人禍以及政治不穩定,經濟的高增長。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市場學教授謝田5月1日也對大紀元分析,「中國工廠活動大幅萎縮,需求不足,並不意外。只是中共現在掩蓋不住了。工廠關閉、失業增加、外資撤離的速度還在加快。對中共來說,它很難再繼續用數字來掩蓋經濟的真相。所以它現在不得不承認這種下滑。」◇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