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30年的急劇增長後,中國製造業的發展動力已基本停滯。隨著中國勞動力的成本增長、合格技術工人嚴重匱乏、勞工動亂、環境破壞及知識產權遭竊取等問題,中國已不再是吸引西方企業、將生產線外遷的目的地。

同時,製造業中的高技術水平可以抵消勞動力成本增加,許多國際公司正準備將高附加值的製造業工作遷回美國或歐洲。

中國製造業 技術含量低

《華盛頓郵報》26日發表評論說,雖然中國已經失去了在製造業上的優勢,中共領導人依然希望利用中國在製造業中取得的技術成果,服務其新的戰略目標。

2015年5月,中共公佈了「2025中國造」的10年規劃,希望通過機器人、3D打印技術及工業互聯網等先進製作技術,打造出現代化的工廠和企業。

2015年7月,中共又推出了「互聯網+」發展戰略,希望「將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與現代化與製造業相融合」。

中共將以上兩項計劃作為優先發展目標,準備大力投入資金。僅以廣東省為例,中共準備為這裏投入1500億美元,用於升級這裏的製造廠、配備機器手,並打算建立兩個先進的自動化生產中心。

《華盛頓郵報》報道說,無論中共投入多大的資金,中國也無法在下一代製造業競爭中取勝,因為其發展製造業的方式僅限於大量給予政府補貼、增加低成本勞動力和採取鬆散的法規,至於在機器手和3D打印等的技術發展上,中國製造業卻不佔任何優勢。

相比之下,美國的機器手與中國的機器手一樣,它們在工作中消耗同等的電量,同樣按照指令完成工作。對於美國企業來說,將生產原料及電子元件遠渡重洋地運到中國,讓那裏的機器手完成組裝,形成成品後,再運回美國,已經變得沒有意義。這些工作完全可以在美國本土以同樣的成本完成。此外,在省去數周的運輸時間後,在美國本土完成同樣的製造業工作,僅需幾天的時間,還能減少運輸過程帶來的環境污染。

並且,大部份在中國使用的機器手都不是中國製造。據東西方研究中心研究者歐內斯特(Dieter Ernst)的分析,中國75%的機器手是進口產品,中國製造業仍然嚴重依靠從日本進口的核心元件。據歐內斯特估計,中國目前有107家機器手生產廠,多數廠家的製造、安全及設計標準都較低。他預計,能繼續生存的廠家只佔不到其中的一半。

人才匱乏 中國技術工人普遍不達標

另一個限制中國製造業發展的因素是合格勞動力的缺乏。

雖然中國每年有100多萬工程師從學校畢業,由於他們獲得的教育水平差,多數人無法勝任技術領域的工作。

哈佛大學一份研究報告也提到相同的問題——西方公司很難在中國找到技術水平好的技師或工人。這個問題還在繼續惡化,隨著現代製造業對勞工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在管理、溝通和操作複雜信息方面都是中國技術工人極度缺乏的能力。

歐內斯特預計,隨著中國在技術上的日益匱乏,中國在進軍先進製造業和服務業的道路上,將面臨重重阻力。

即使中國在勞工技能、高品質工業機器手及工業創新方面克服了以上困難,也很難長久保持優勢,因為外國企業可以通過進口中國的機器手、借鑒其工業創新成果,再度領先。

《華盛頓郵報》在文章中說,預計未來5年到10年內,美國製造業將集體回遷本土,使其再次成為美國的本土工業。並且,那時的美國製造業不會再僱傭老式的低技能工人,而是成百上千的掌握高技能的高薪工人。

隨著中共對製造業生產的大量資金投入,他們也正在迅速地失去以出口為導向的製造業。◇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