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北路是晚清以來到廿世紀九十年代上海最熱鬧的地方。」繁華的景象、當街的店舖就像地圖一樣鐫刻在程紹蟾的腦中。而現在,中共把這裏變為「紅色文化」示範區。
程紹蟾是一位熱衷於虹口區鄉土歷史研究的寫作者,也是景雲⾥7號的主人。她的父母是北方人,早在上海還沒有建立市的時候,叫做華東軍政委員會,父親就帶著委任狀來到上海工作。作為第二代移民,程紹蟾1957年出生於上海。
目前,程紹蟾的家庭攝影、播客《我所親歷的四川北路》及相關出版物正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展覽,展出時間為2023年3月至5月。
四川北路的繁華歷史
程紹蟾家附近的四川北路曾經是上海最大的鬧市區,作為城市中心,並不亞於南京路。小時候的程紹蟾,幾乎嘗遍了海寧路上所有的美味、小吃,對各家店舖如數家珍。那個地段有很多的電影院,她也經常隨母親去看電影。
在程紹蟾看來,俯瞰這個地區是一個三角形,從毗鄰外灘的外白渡橋、海寧路四川路這個尖角,一邊輻射到提籃橋,另一個角是輻射到黃浦區。
「這個地方熱鬧的不得了,是一個文化經濟中心。開明書店印刷廠、商務印書館都在那裏,這麼小的地方有大概十幾家電影院。中國電影院發祥地就在這裏。」她說。
景雲⾥是四川北路的一條有名的石庫門⾥弄,建於1926年,在華界和租界之間。中國新文化運動時期,在這裏居住過一批文人作家。一般認為,景雲⾥離火車站距離比較近,交通方便。有甚麼風吹草動,要走進租界也很容易,這是景雲⾥當時特殊的地位。
程紹蟾介紹,這個地方不是一般的方便。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也是很繁華的,是上海最大的日本僑民區。整個區有很多洋房和公寓樓,都非常漂亮,不亞於法租界的樣子。
「中國第一條鐵路就在我們家的後面,叫松滬鐵路,就是後來的上海火車站。松滬鐵路的第一站天通庵路,從我家走過去,可能走半個小時不到就到火車站了,那個地方也是很熱鬧的。」
「可以說從清朝一直到各路軍閥政府,蔣介石還沒有統一中國,這個地方也是最熱鬧的地方。原來稱為「閘北」的地方,和四川北路完全相連。1945年抗戰勝利以後,國民黨政府驅逐了日本人,全部由國民黨接收大員接收資產,只有5年的時間。蔣介石收回殖民地的治外法權。」
「那麼一打仗,就是上海戰役(淞滬戰役)開始的時候,那(商業發展)就停下來了。老蔣一打敗,老共就開進上海,就把上海佔領了,一直到現在。你說時間長嗎?也就是幾十年的時間,這個地方完全不一樣了。特別是到了千禧年開始,完全改變了這些街道和繁華商業區的氣質和文化經濟。」
四川北路的沒落
1998年,多倫路被擴建為文化名人街,很多房子被迫拆除。站在現代美術館三樓的玻璃房,可以看到窗外,南面的整排石庫門已被夷為平地,而緊貼著美術館西面的建築也正在被掏空。
程紹蟾說,「我有幾張照片,其中有一個很大的房子,在多倫路、四川北路的口上,漂亮的不得了的大廈房子,以前當過埃及的使館,也給拆了。四川北路一條路都叫他們拆光了,都搞光了,沒有繁榮的景象。現在是蕭條的不得了,以前人山人海。」
「美術館以前的地方的洋樓非常漂亮。虹口區經濟文化底子很好,政府沒有遠見。四川北路從外灘、蘇州河開始到多倫路,以前是好得不得了,現在鬼都沒有了。四川北路現在就是這樣,你不是破壞公共財產嗎?破壞文化嗎?破壞經濟嗎?」
「他(當地政府)第一個想做多倫路文化街。那時候都是從香港來的小資本家,還有福建人,這些人投資,那麼政府就發昏頭腦,說有人出錢就好,也不管他們是不是能做這件事情,全當光賣光。」
也是在這個時候,1999年,程紹蟾把以前和父母住的房子賣了,出錢買下景雲⾥7號。51人播客主持人陳韻曾拜訪過程紹蟾的家,她形容「一棟石庫門,一個很完整的客堂間,裏面有很多期刊雜誌,包括有文史、地方史集等」。
到了2016年以後,當地政府要把景雲⾥變成新天地,上海新天地是由香港瑞安集團投資。「這是上海第一宗成功的案例。就是用上海的房子樣式做一些生意,有些異國情調。」但程紹蟾認為這是不可傚法的,不能拷貝的,「都叫我說中了。從海寧路改造開始,這就毀掉了。海寧路以前也是非常熱鬧的。」
「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四川北路是上百年的最繁華商業街。現在,四川北路已經徹底沒戲,除了官司沒有別的。淮海路、南京路拉的都是外國資本家投資,還保持昔日繁華,現在人家關門也很多。」她說。
在很多上海人眼中,四川北路的沒落是有目共睹的。2020年4月,四川北路最後一家百貨商店——巴黎春天宣布停業。之前關閉的百貨商場包括第七百貨、福海商廈、春天百貨、東寶百貨等等。關店潮中,商業持續衰退,連路邊的住宅底商也關閉了不少。
究其原因,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有一種說法:南京路是給外地人逛的、淮海路是給有錢人逛的、四川北路是給老百姓逛的。
程紹蟾感嘆,「這麼幾百米的以前繁榮得不得了的商業街,有四五個mall(購物中心),現在是mall也沒人,你說那誰負責呢?不是政府要負責嗎?你們怎麼規劃的?哪有這樣的城市規劃?」
「現在大規模的拆遷不敢搞了,土地財政已經是昨日黃花。因為沒錢了,資本家不來了。就說這個地方開發不動了,沒人來,拆遷是拆了,老百姓都趕走了,錢沒了。因為資本嗅覺很靈敏了。」
2020年下半年,中共政府針對房地產企業債務風險提出了「三條紅線」。「發展商信譽不好的,沒有錢的,沒有可持續性的,銀行一律不借錢給他們。大部份所謂的發展商都是踩了紅線的,所以那時候停下來。之前發展商可以造假項目騙,銀行給他們錢。他們在銀行和批項目、改造之間裏面撈油水,非常腐敗的。」她說。
(未完待續)#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