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常向筆者發問,小孩子是否應當明白家中的經濟狀況,例如家庭的收入與開支、家庭的儲蓄?可以有多大的程度參與家庭理財?

我們認為應當讓孩子明白家中的經濟狀況,能夠參與是最好,主要看子女的年齡及夫婦的共識,根據孩子的年齡決定參與程度。參與家庭理財可以令小孩子學會理財,體諒父母的辛苦。

根據年齡決定孩子參與理財的程度

幼兒階段:由於孩子還小,不用傾談家庭的經濟狀況。只需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如果是雙職家庭,早出晚歸,回家後不論多疲倦或辛苦,爸媽也應該同樣給孩子優質的相處時間,即使15分鐘也好,不要相處時手機不離身。

小學階段:可以和子女傾談家庭的經濟狀況,但不用講太多數字,因為孩子並不太懂,只需讓子女知道收入和支出是怎樣,有沒有儲蓄。在幼兒及初小階段,我們不要硬把孩子拉進參與家庭理財,因為他們對金錢的概念仍未完全理解,不要說理財。現階段灌輸基本的理財概念包括儲蓄及珍惜、不要浪費才是重點。

中學階段:可以和子女較深入傾談家庭的經濟狀況,例如收入與支出是否平衡。儲蓄是為了長遠的計劃,例如送子女出外讀書或暑假遊學團,如實告訴收入與支出的數字包括家庭大項的支出,及子女所佔的比例,配以圖表會更好。切勿加個人感受,例如「我們花了很多錢在你們身上,你們要感恩,將來要回報父母」,這樣講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父母如果認為家庭經濟狀況出現問題,應坦白和子女商討有甚麼支出可以減少,例如減少一家外出吃飯的次數、子女的課餘活動等。

讓子女參與理財的好處

父母之間要先達成共識才好開始,因為雙方對於給子女多大的參與程度及透露家庭財務的程度的看法可能不同。

父母同時顧及子女的理解能力,在作出審慎及全盤的考慮後才決定如何讓子女參與家庭理財;否則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例如父母其中一方覺得不要讓孩子過早擔憂,意見分歧,這樣便出現問題。當子女發覺父母的意見不一致,除了對父母的信心降低,也令他們難以聽從父母的教導。

父母教家庭理財身教勝過言語,可以透過以下幾項表達:

1、 工作:分享工作點滴,讓子女多了解父母的工作情況,要工作才有收入,但不要過份表達工作既辛苦又不開心,做下去也沒有用。

2、收入:如實講工作的收入,但不要和別人比較,避免樹立壞榜樣,令子女長大後每樣事也作比較,辛苦自己。

3、支出:父母除了必要的開支,例如住屋開支不能減少,但在其他支出例如出外吃飯、旅遊和娛樂開支有沒有節制,如果父母懂得適當地運用金錢,子女長大後較大機會跟隨榜樣學會節制和分配金錢。

子女越高參與度越好,因為感受和體會到父母的憂慮(如果有),知道家庭的經濟狀況後增加同理心,親子、理財關係也會提升,好處如下:

1、親子理財關係的摩擦減少。因為平日有較多溝通,當有需要減少子女的零用錢或興趣班時,會較易得到他們的諒解,困難及阻力也會減少。

2、增進親子關係。因為多了溝通,不論親子或理財的關係也有提升,增加家庭和睦。

3、加快子女的成長。因為透過平日的溝通及看到父母的實際經濟情況,除了父母的理財榜樣,子女在參與中也增加了責任心及同理心,例如儲蓄和分享,和為未來作打算,例如延伸耐性、增加滿足感。◇

作者:李錦博士,前投資銀行董事,現為教育學者及「理財啟苗」聯合創辦人。

網站:www.childfinancialeducation.org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