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京東公告,擬分拆京東工業和「京東產發」獨立上市。稍前,28日,阿里巴巴啟動24年來最大規模的架構重組,將設阿里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六大業務集團,各業務集團均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
這表明互聯網巨頭也來趕分拆上市這股潮了。自證監會2022年1月5日公布《上市公司分拆規則(試行)》以來,逾百家A股公司發布分拆上市相關計劃。大陸券商分析,當局的政策意圖是為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專精特新」作為分拆上市重地,力拚「科技自立自強」戰略達標。據不完全統計,已有21家A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成功獨立上市,其中國企13家(含三家央企、十家地方國企),佔比62%。
不過,分拆上市這個圈錢良機,誰也不想錯過,勢必演化為又一輪割韭菜。
先看看2022年割韭菜的戰況。這裏有五個大數據。(一)繼2021年熊冠全球后,2022年A股總市值縮水了16.21萬億,A股股民人均虧損達到7.87萬元。(二)在一片淒風冷雨中,2022年A股IPO居然遠遠超過全球其它資本市場,共有423隻新股上市,大型IPO增加(全球前十大IPO有四家為中國企業),融資額超過5,700億元(約佔全球一半),較2021年的融資額5,400多億元上升超過5%,創出歷史新高。(三)韭菜被割得太厲害了,用腳投票,於是,2022年迎來近十年來最大的一波新股破發潮,有的月份A股新股破發率超過30%,有的新股上市首日跌幅超20%。(四)2022年A股市場日均成交額9,252億元,較2021年下滑12.6%;2022全年中,僅79個交易日成交額破萬億,佔比32.64%,相當於2021年的一半。(五)數據寶統計,截至12月30日,上證指數、滬深300指數市盈率分別為12.28倍、11.27倍,處在十年來分位點的27%附近。創業板指市盈率38.96倍,處在十年來的低點位置。
既然2022年股市如此慘澹,2023年又如何收割呢?
當局出了大招。2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相關制度規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公司、中國結算、中證金融、證券業協會配套制度規則同步發布實施。陸媒將此稱作資本市場「里程碑式改革」。
筆者並不反對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這裏只是指出,僅僅一個發行註冊制改革解決不了中國股市的致命性弊端,必須要有其它配套措施,從基本規則方面重塑中國股市。否則,註冊制改革容易走向反面。
與註冊制改革配套的其它措施應有哪些呢?本文僅舉三例。
第一,退市機制。A股股市從1990年起步,開始「老八股」,2022年上市公司數量已突破5,000家,增加很快。比較而言,退市公司的數量呢?太少了。例如,2019年至2022年的退市數量分別為10家、16家、20家、46家。不成比例。這怎麼體現資本市場優勝劣汰的功能?不妨看看美國。多倫多大學克雷格·多伊奇教授的研究發現,從1975年至2012年38年間,美國三大股市(NYSE、NASDAQ、AMEX)IPO總計為15,922家,退市總計為17,303家(含併購及主動退市),也就是說,38年間美股年均IPO公司數為419家,年均退市公司數為455家,退市公司數量大於IPO公司數。說A股「常態化退市格局基本形成」的,不知道是無知還是無恥。
第二,做空機制。股票交易,自然有做多、做空。不能做空只能做多,會導致股票市場的定價畸形。在世界範圍內,90%以上的資本市場是允許做空的。但是,2010年之前,A股只能做多盈利。2010年3月31日,開始做空試點,步子卻非常小,還談不上建立做空機制。事實上,做空制度是建立成熟健全的中國股市不可缺少的一部份。舉例而言。瑞幸咖啡到美國上市,後被曝出財務造假。
怎麼曝出的呢?先是渾水公司發布做空報告,在瑞幸外聘的審計機構安永會計事務所的推動下,開展董事會的自查,最終使財務造假醜聞曝光的。這顯示,以盈利為目的的做空機構的市場監督,是美國成熟市場存在的一種獨特的公司治理監督力量。可當前的A股市場呢?有研究指出,通過允許開展融券業務只是在理論上具備存在做空機制的可能性,但由於有一些具體問題,中國資本市場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做空機制。
第三,獨立、真實可靠的會計審計機構。中國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問題是痼疾。從操縱利潤到偽造銷售單據,從關聯交易到大股東佔用資金,從虛報固定資產投資到少提折舊等等,層出不窮。「不做假帳」這個最基本的要求,卻成為中國股市的渴望。因此,以安永、德勤、畢馬威、羅兵咸永道為首的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成為中國上市公司審計領域一支特殊的力量(它們並不具備數量優勢,但卻有明顯的質量優勢。2019年的A股上市公司審計工作,「四大」僅服務278家,但審計收入佔比約30%。)
不過,2月22日,彭博社爆出一個聳人聽聞的消息:匿名知情人士指,為控制與美國有聯繫的全球審計公司的影響力,確保國家的數據安全,並支持當地的會計行業,中共財政部上個月要求國有企業在他們與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合同到期後不再續約,改聘當地的中國或香港會計師,但這些國企在海外的子公司仍可使用美國的審計。此外,2月24日,證監會等四部門發布了《關於加強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規定》,表明中美雖然達成審計合作協議,但在國企和先進技術等敏感領域,中美脫鉤仍在持續進行。另一方面,3月17日,中共財政部官網宣布重罰德勤,罰款2.119億元,德勤北京分所業務暫停三個月。這不僅使人擔憂中美脫鉤,更擔憂中國的會計審計業的質量水準。
為甚麼中國股市長期被指是「垃圾股市」,以上三點的缺失加上股票發行的審批制,是重要的制度因素。
遺憾的是,當局現在只推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卻在退市機制、做空機制、會計審計業建設等等相關方面沒有動作,更沒有重塑中國股市的構想和路線圖。這就不能不使人懷疑,當局想在2023年通過中國股市再割一茬韭菜。#
大紀元首發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