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在21世紀有上升的趨勢,影響超過10%的人口。根據CDC估計,2021年在7個美國人當中就有1人患有慢性腎臟病,而腎衰竭的病人有78萬人。台灣三軍總醫院腎臟科兼任主治醫師洪永祥發現,造成腎臟病的主要原因在於日復一日的壞習慣,其中10種習慣在腎臟病人當中最常見。
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感染COVID-19後,重症和死亡的風險也會較高。與此同時,研究也發現感染COVID-19之後,也會造成急性腎功能減退的風險。在疫情期間,保養腎臟更顯得重要。
洪永祥在Facebook專頁撰文指出,過了40歲之後腎臟逐漸老化,正常情況下,腎絲球過濾率會每年以一到兩個百分比的速度衰退,但有些人衰退速度很快,有些人卻保持很好的腎功能。他概括出常見的10種導致洗腎的習慣,從第1名到第10名分別是:
1、水喝太少
臨床發現,不少人從小不愛喝水,等到非常口喝的時候才喝水。腎絲球就是一顆顆的過濾球,水喝不夠直接影響到腎絲球過濾率。洪永祥建議每天喝足體重3%到4%的白開水。
2、高油鹽糖飲食
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疾病都會傷害腎臟,而這些疾病都與高油鹽糖飲食相關連。洪永祥建議民眾減少在餐廳用餐,少用醬料調味,改用天然的辛香料,如蔥、薑、蒜、辣椒等調味,並且多攝取膳食纖維。
3、抽煙與空氣污染
抽煙與空氣污染不只傷肺,最傷的是血管與代謝。腎絲球就是一個微血管球,要保護腎臟就要戒煙、空污嚴重時務必把窗戶關緊,不要外出活動。
4、高壓與熬夜
高壓與熬夜是造成腎功能惡化的重要因素,要養成早睡早起習慣,建議在11點前入睡,並善用運動和冥想舒緩壓力。
5、自行服藥
不少慢性頭痛、關節痛或自體免疫疾病的民眾,長年服用止痛藥,造成各種急慢性腎損傷。洪永祥建議,不要自己亂買抗生素,任何超過三天需要止痛消炎或成藥,務必諮詢醫師。
6、吃零食與加工食品
很多年輕人從小習慣在便利店買飲料喝,不喝白開水,吃方便的加工食品,都會損害腎臟。洪永祥建議養成喝白開水、吃天然原型當令食物的好習慣。
7、憋尿
不少台灣女生因外出時不想上廁所練就憋尿的習慣,為了減少小便也不想喝水,輕則造成重複泌尿道感染、泌尿道結石、痛風等,長期下來就造成腎臟功能快速老化,到老後經常頻尿、漏尿、急尿等。
8、久坐不運動
久坐不只是不利血液循環,對心、肺、肝、腎、免疫系統、大腦、神經、肌肉、骨骼、代謝等都有破壞。他建議,上班能站就不要坐太久,下班後不要一直窩在沙發上,每三十分鐘就要起來活動筋骨。
9、錯誤進補與保健品
臨床上發現,不少患者因為長期錯誤進補而造成腎衰竭。洪永祥建議,如果服用任何保健品超過3個月,要找醫師諮詢,並定期追蹤肝腎功能。
10、使用錯誤的飲食飲水容器
外送餐飲用塑膠袋裝熱湯、使用品質不佳的微波餐盒、五顏六色的碗盤筷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吃下很多的塑化劑與重金屬。◇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