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蘭登堡門
勃蘭登堡門既是德國的標誌,也是戰亂與和平的見證。
一路步行,終於,這座著名城門不再是平面的圖片或遙遠的影像。12根粗大的灰色石柱挺立在寒風細雨中,更顯冷峻。門頂的勝利女神駕著戰車,張開雙翅,莊嚴報捷。
回想當年,1987年6月12日,就在勃蘭登堡門前、東西柏林的分界處,美國前總統列根發表了世紀演講,呼籲戈爾巴喬夫推倒柏林牆。列根說:「即便是這堵牆的巨大陰影,也遮蔽不住勝利的曙光。」那呼喚自由的聲音,是警言也是預言。日後,千百萬遊客來到此地,重溫上個世紀的戲劇篇章。這或許是勃蘭登堡門的最大吸引力。
穿過城門,沿著「六月十七大街」,走在柏林城的東西軸線上。寬闊的人行道上,豎立著關於勃蘭登堡門的簡介,其中包括當年列根演講的照片。有趣的是,腳下的石板路還有一塊列根總統的雕刻,旁邊用英語和德語寫著:「戈爾巴喬夫先生,打開這扇門……推倒這堵牆!」
我轉向艾伯特大街,在勃蘭登堡門的東南側,是歐洲迫害猶太人紀念碑。2,711塊高低不一的混凝土板,分布在近2萬平方米的空地上。歷史的印跡真是隨處可見!
波茨坦廣場
繼續向南,我來到波茨坦廣場。這裏曾經是歐洲最繁忙的交通樞紐,但不幸在二戰中被摧毀,後來又被冷戰時期的柏林牆一分為二,徹底荒廢。柏林牆倒塌後,兩德統一,波茨坦廣場得以重建,迅速發展為繁華的商務和文娛中心,每天吸引七萬人次遊客。
在波茨坦廣場地鐵站出口外,幾塊柏林牆的破碎牆體展出,遊人圍觀沉思。這幅畫面,我曾經在網上見過。如今,我親臨實景,別有感慨。
接下來要打卡的,當然是查理檢查站了。Checkpoint Charlie的意思是「第三檢查站」,因為在北約音標字母中,C通常讀作「查理」。這個哨卡是冷戰時期柏林牆旁邊進出東德與西德的檢查點,使用者通常是盟軍人員和外交官。
從這裏往北去,即進入東柏林,往南則進入西柏林,因此哨卡旁有一個高高的立牌,在面向和背向西柏林的一面,分別用英、俄、法、德文寫著:「您將離開美國佔領區」、「您將進入美國佔領區」。◇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