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央行在2023年繼續貨幣寬鬆政策,以期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和穩樓市,但多數城市房價仍在下跌。同時,1月份金融數據顯示,社會儲蓄意願繼續攀升,實體經濟未能受益,金融空轉現象在中國更趨明顯。
中國多地在進入 2023年後再次下調了首套房貸款利率,存量房貸和新增房貸之間的利差繼續擴大,因此不僅更多居民選擇提前還貸,關於下調存量房貸利率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多數城市房價仍在下跌。中共統計局2月16日發布1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數據稱,二三四線城市的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仍在同比下跌。
2023年,中共央行繼續貨幣寬鬆政策。中共央行2月10日發布1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稱,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2.6%,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6.7%,當月淨投放現金9,971億元(約合1,500億美元)。1月末人民幣的存款餘額同比增長12.4%,增速比12月末和去年同期高出1.1個和3.2個百分點。
其中,1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了6.87萬億元(約合1.03萬億美元),同比增加3.05萬億元(約合0.46萬億美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2萬億元(約合0.93萬億美元)。
天鈞政經研究員宋維駿(Albert Song)2月17日對大紀元表示,「M2是包含存款數據的,所以M2增速高的一個原因是存款增加了。房地產方面主要體現在信心不足,包括開發商和民眾在內。」
「居民存款增加,消費也是沒有起色,內需不振,外需減弱,是目前中國經濟的一個特點,特別是出現金融空轉現象,流動性在金融系統內而沒有到實體經濟當中。」
所謂金融空轉是指資金在金融體系內流轉,謀求高收益的機會,而不是流入實體經濟。資金空轉會使實體經濟更難獲得低成本的金融市場資金,導致其資金使用成本增加。中共統計局官方解釋稱,工農業和服務業都屬於實體經濟。
中國出現金融空轉已非一朝一夕。2020年,中共當局出台了針對小微企業的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中泰證券於2020年5月發表的研究報告稱,銀行採用「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的背景是存在資金空轉的現象,並表示可從三個現象來判斷存在一定的資金空轉。
這三個現象分別是:大量社融去了國企和基建;準貨幣(M2-M1)提升,結構性存款高增;上市公司籌資、經營和投資現金流的錯位,即資金並未流入到最困難、最需要資金的行業。中國的貨幣體系中,準貨幣包括: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信託類存款和其它存款。
中共當局在2023年繼續加大基建投資,推高社融,同時準貨幣大幅增加,中泰證券提到的三個現象中,在中共官方數據中前兩個已非常明顯。
大筆資金流入基建和中共國企
中共地方政府2023年提前獲批的新增專項債的額度比去年增長了50%,首次突破2萬億元(約合3,000億美元),並且用完了提前獲批的可能額度。地方政府專項債是地方重大基建項目的重要資金來源。
剛進入2023年,河北、四川、廣東、福建和山東等省陸續公布了2023年重點項目建設清單,並舉辦了第一季度重大項目的開工和簽約活動。即便是被批爛尾的雄安新區也於1月28日舉行了第一季度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共涉及項目43個,總投資416億元(約合62億美元)。
其中,廣東省在2023年將安排153個重點項目,年度計劃投資1萬億元(約合1,500億美元),比2022年增加1,000億元(約合150億美元)。河南則聲稱力爭在2023年完成重大項目投資2萬億元(約合3,000億美元)以上。
中共國有獨資企業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鐵集團)也於1月3日公布了今年的鐵路建設目標,推進川藏鐵路等重點工程,預計投產新線3,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鐵2,500公里。國鐵集團於2022年完成高鐵2,082公里。此外,多家中共央企已在其年度工作會議上表示要加快建設重大項目,以加大中共國資央企在市場的佔有率。
而在2022年,中共當局的基建投資已同比增長了9.4%,增長率比2021年大幅提升了9.0個百分點。
準貨幣大幅增加
2023年1月末社會融資(簡稱社融)規模存量為350.93萬億元(約合52.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9.4%。2022年末的社融規模存量同比增幅為9.6%。此前的三年,2019年末、2020年末和2021年末,社融規模存量的同比增幅為兩位數,依次分別為10.7%、13.3%和10.3%。
社融規模大幅增加的情況下,中國的準貨幣數量也在大幅提升,說明實體更傾向儲蓄,錢並未進入投資領域。
2023年1月,準貨幣為208.29萬億元(約合31.2萬億美元),比2022年12月的準貨幣199.26萬億元(約合29.9萬億美元)增加了9.03萬億元(約合1.3萬億美元),增幅約4.5%,大於12月0.6%的增幅。
中泰證券討論資金空轉的三個現象是在2020年5月,當時準貨幣為151.91萬億元(約合22.8萬億美元),2023年1月份與其相比,準貨幣增加了56.38萬億元(約合8.4萬億美元)——不到三年的時間內準貨幣規模增長了37%,即居民的儲蓄和企業的定期類存款大幅增加,沒去消費或投資。
宋維駿(Albert Song)說:「中國內需不振,會影響到進口,從中國各港口空貨櫃堆積的情況來看,印證了這一點,放開封控之後,中國對世界經濟的發展暫未起到促進作用。」
深圳的鹽田港 1月初的空貨櫃數量已創下了2020年3月以來的最高紀錄,空貨櫃在港內堆放了6至7層。而在去年12月份,廣州南沙港港區的空貨櫃已比正常庫容多了兩倍,刷新了中國爆發疫情以來的最高空箱值。@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