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眾等待了13年後,《阿凡達》(Avatar)終於有了續集,即新上映的《阿凡達:水之道》(Avatar: The Way of Water)。該片的視覺效果令人驚歎,故事情節也不錯,收到的觀眾反饋多數都很正面。其全球票房收入也很驚人,高達20.24億美元,使其成為史上票房第六高的電影。

和第一部一樣,續集突出刻劃了靠土地生活的土著居人的平和及入侵者的殘暴,使得二者形成強烈對比。影片既強調了殖民問題,也在環境問題上多有著墨。兩部片子都把與「大地母親」和諧共處視為美德,並譴責人類的工業化及對環境的踐踏。

荷里活不止一次地努力表達這個(環境)觀點。在2012年的電影《The Lorax》中,創作者用一個全人工製造的小鎮來凸顯這個問題,強調了順其自然的好處。影片指責貪婪的資本家使一切變得虛假和骯髒,並把捍衛環境的人描繪成英雄。

片面的說法

這種表述的問題,不是說它是錯的,而是說它很片面。沒錯,環境有著取之不盡的價值,損害環境的話人類會出問題。但這只是一方面。環境也蘊含著危險,用技術克服它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福祉。

《阿凡達:水之道》中獵殺類鯨動物「圖鯤」(Tulkun)的情節,就是該影片片面描述人類和環境的一個絕佳例子。影片把圖鯤描繪成仁慈的海洋生物,它們有很大的智慧,展現出和平主義形象。它們通過特殊的圖鯤語言彼此交流,並和當地的納美人(Na’vi)溝通,而且受到幾乎所有生物的尊重。

然而,人類卻獵殺圖鯤,試圖從它們腦中獲取一種叫做「艾睿塔」(Amrita)的抗衰老血清。在該影片中,艾睿塔是宇宙中最值錢的東西,一小瓶就能賣到8,000萬美元。

影片的大部份情節都圍繞著一群追殺圖鯤的獵人展開。這些獵人為了獲得血清,說到底是為了錢,毫無顧忌地殺害海洋生物。正如影片所描繪的那樣,這正是人類最壞的一面,出於貪婪不計後果地利用大自然,對造成的痛苦無動於衷。

影片使用了各種技巧,以凸顯(人類的)不公正,讓人們對此有刻骨銘心的感受。首先,影片暗示圖鯤比人類更聰明、更有智慧,讓人直接聯想到獵殺它們的道德問題。其次,影片還講述了圖鯤的故事及群體(關係),讓觀眾對該物種產生群情感依戀。

但影片沒有考慮另外一個視角,這和那個8,000萬美元的標價有關。影片呈現這個數字,只是為了讓人們單純地將其視為貪婪,但這是一個極其偏頗的觀點。為了消除這種偏見,我們需要透過現象,看看這個價錢的背後還有甚麼。

一些事物之所以能賣出高價,是因為他們對人類有著極大的價值。如果人們願意用8,000萬美元來交換某樣東西,那麼這東西很可能會大大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因此要權衡一下,為避免動物遭遇痛苦並死亡,而使得人類因得不到這種血清而遭受痛苦並死亡,孰輕孰重。

人們有必要問問自己,增進人類的福祉有甚麼不好?如果唯一的選擇是獵殺動物,我們是否有道德義務去承受痛苦和犧牲自己的生命?

在影片中,圖鯤的福祉和人類的福祉之間存在一個不可避免的取捨問題,哪一個更重要表達得很不清楚。在現實世界中(這種取捨)更為真切,人類是迄今為止最智慧的物種,因為殺死動物是錯誤的,我們就該放棄捕魚,或者不再從事畜牧業了嗎?

重新思考人類與環境的關係

曾出過書的能源專家亞歷克斯‧愛潑斯坦(Alex Epstein)在2019年的一次訪談中,闡釋了許多環保主義運動凸顯出來的一個成問題的模式,他的論述有助於我們發現《阿凡達:水之道》背後的片面思維。

愛潑斯坦說,「在環境問題上的主流思維,我將其叫做『容易受傷的養育者觀點』。該觀點認為,地球生來是穩定的,是安全、豐足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把環境搞壞的話,基本上就是活在伊甸園裏了。」

他認為真實情況恰恰相反,「我們的環境本質上是充滿野性的,因此它是多變、危險和貧乏的。」

愛潑斯坦說,了解人類是怎樣和環境共處的,這一點很重要。

「把自然界視為『容易受傷的養育者』的人,往往把人類視為污染者、寄生蟲。因此,我們的活動使得地球變髒,並快速地揮霍著極其有限的資源。」

這是一個普遍的看法,但愛潑斯坦並不認同。他說,「另一種觀點,也就是我所認同的觀點,說不,人類不是污染者、寄生蟲,我們是完善者、生產者。我們讓天生危險、有缺陷的星球變得安全和豐足。」

毫無疑問,人類會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無節制地開發環境是錯誤的做法。但是,像《阿凡達》續集那樣,說(人類)對環境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對的,就太過份了。

我們在思考現實世界的環境問題時,不能太片面。要權衡成本和收益。不應該把工業化一律視為壞事,也不應該單純地把賺錢行為視為貪婪。

人類的進步取決於我們掌控環境,或者至少是馴服環境的能力。

如果荷里活在電影中承認這一點就好了。

作者簡介:

朱利安‧阿多諾尼(Julian Adorney)是《青年之聲》的撰稿人。他為經濟教育基金會、《花花公子》、《國家評論》、《聯邦黨人》和《同情自由主義者》的網誌撰稿。

原文:The One-Sided Environmental Thinking Behind 『Avatar: The Way of Water』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所表達的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