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從雲端保持人際聯繫時,以電腦為媒介的通訊是顆閃耀的明星。在疫情封鎖轉向線上辦公之初,每次都變成視訊會議。

我們花在會議上的時間比以往都多,而視訊成為面對面交流很好的替代品。但很快地,人們開始抱怨「會議疲勞」(Zoom Fatigue)──被迫花幾個小時在鏡頭前「展示」自己給同事、客戶、家人和朋友看之後的疲憊感。 

那麼,為甚麼除了那些的確非常外向的人,大多數的人在電話之後,只會感覺筋疲力盡? 

在對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針對以電腦為媒介的交流影響所進行的第一批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視訊通話並不是最受歡迎的交流方式,它也沒有讓我們感到多麼緊密的聯繫。相反地,這時最好的交流方式是過氣的傳統電話。 

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由於傳統電話的性質比較輕鬆,談話者沒有被觀看的壓力。傳統電話還允許我們在說話時做其它事,並在(家庭)辦公室周圍做其它事情,這使得我們可以在想踱步時四處走動,而非侷限在螢幕前。 

談到社交媒體,研究發現,這種令人上癮的干擾是對情緒最不利的溝通方式,會引發更龐大的孤獨和壓力,這點不足為奇。 

在新式遠端工作空間維護我們現有關係、和建立新的關係時,較低的技術層面反而能達到更多效果。模擬面對面的體驗不一定能幫助人們滿足社交需求,有時一通電話或一封電子郵件會比視訊通話更能促進彼此的關係。 

新時代的網絡禮節 

自從1984年查克范羅斯帕首次嘗試為Usenet 社群編寫基本網絡禮儀以來,互聯網發生許多變化。沒有改變的是,我們都還是人類。維珍尼亞希亞在1995年重申的觀點和雪莉泰勒在2009年繼續發揚的觀點都仍然適用。 

以下是我對未來新網絡提出的禮儀建議。如果想在數位時代建立強大的關係,支持溝通者的文化,你需要成為好人,必須關心他人以及關切你帶給他們的感受。 

無論是面對面還是經由網絡建立關係,這都應該是真誠的。透過建立同意某種行為準則的社群,你可以在社群本身創造更多的信任和聯繫。(待續) 

本文摘自《帶風向的3%法則:隱形影響力!看似沒有存在感的員工,其實具有想像不到的潛力與影響力!》,好優文化提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