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港人組織英國港僑協會發表香港人在英國的教育需求研究報告,發現近六成受訪青年(young adult)稱他們負擔不起國際學生的學費。協會建議英國當局,調整現行政策來解決國內和國際學生學費問題,並設立低息或免息貸款幫助有經濟困難的學生。

研究在去年10月19日至11月6日,以網上問卷及焦點小組形式調查,有664人填寫問卷,當中有效的有357份;另外17人,包括14名家長及3名青年,分成兩個焦點小組。在受訪家長的子女中,約四成半就讀小學,近三成就讀中學。

另外,在受訪青年中,有七成七為BNO簽證持有人,六成人正就讀大學或專上院校。

英國港僑協會Facebook專頁圖片
英國港僑協會Facebook專頁圖片

研究指,語言和文化是在英港人父母、兒童和青年人尋求幫助的主要障礙。

八成受訪的青年學生認為,學費為他們的財政構成大甚至非常大的壓力,58.9%未能負擔國際學生的費用,五成半受訪者認為BNO簽證持有人應繳付當地學生水平的學費;92.8%人認為,英國政府應向BNO簽證持有人,提供應付教育支出的低息貸款。

青年人中,壓力或焦慮的主要來源為「職業前景」(66.1%),其次為「社交生活」(51.8%)及「課業」(44.6%)。

協會建議英國當局,調整現行政策來解決國內和國際學生學費問題,避免BNO簽證持有人失去受教育的機會,並設立低息或免息貸款幫助有經濟困難的學生。同時,英國政府和學校應提供明確的獎學金、助學金及貸款的資訊。

家長方面,47.8%受訪家長認為與學校職工就子女的學習情況的溝通渠道不足;59.7%表示子女的學校沒有有效照顧子女的特殊需求;只有一成四家長表示,子女的學校有幫助新移民學生的政策或措施,34.9%表示不知道有關政策或措施。另外分別有一成多的受訪家長稱其子女在學校曾經受到歧視及欺凌。此外有11.3%家長認為英國政府已提供足夠支持予香港兒童學習粵語。

協會建議英國的地方當局及學校中的特殊教育需要協調員,提供清晰的指示予香港父母,為他們子女安排進入具體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和殘疾兒童的服務。

協會又建議學校舉辦更多迎新活動,例如夥伴計劃,使當地學生更了解香港學生。另外教育機構、政府等應安排文化敏感度(cultural sensitivity)相關的培訓,並招聘熟悉香港文化的雙語助理,幫助因語言障礙而面臨學習困難的香港學生。

研究亦指,在英港人最需要的是「學位空缺」資訊(71%),其次為「辦學質素」(65%)、「入學安排」(63%)及「課程內容」(58%)。@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