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疫情在中國造成的感染大爆發期間,有一個特殊群體「兩院院士」的高死亡數據無法被隱匿,並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外界了解中國疫情的一個渠道。
「兩院院士」是指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在中共學術界享有最高的地位。目前,兩院共有1,791名院士,分布在全國各省,並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統計上屬於一個較理想的大樣本。
一個月內30名院士去世 死亡率高達1.7%
中共官方通報去年12月7日結束清零政策至1月8日,只有37人因COVID死亡。根據大紀元對中科院、工程院網站以及大陸新聞網站核實,這段時間對應有30名兩院院士死亡。其中有10名中科院院士以及20名工程院院士去世,兩院院士這段時間的死亡率高達1.7%。
隨著中國COVID疫情快速升溫,外界紛紛聯想院士死亡是否與疫情有關。儘管中共當局只將染疫造成的肺炎或呼吸疾病死亡計入COVID死亡病例,像兩院院士死亡的訃告或報道不提及具體死因,但因他們知名度大、令中共無法隱瞞被它排除在COVID之外的其他死者的情況。
去年12月23日,57歲的著名藥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蔣華良在上海去世。
中共官方媒體《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報道,蔣華良病逝當天下午因其突然缺席線上會議,隨後被發現在家中驟亡,好友稱死因是「突發心臟驟停」,他上午還出席了另一場跟COVID治療藥物相關的線上會議。
蔣華良在2020年獲得中共官方頒發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在COVID疫情爆發後,他專攻中藥療法的臨床研究,希望研發對抗病毒的特效藥。他是去世的院士中最年輕的一個。中共官方沒有公布他的死因。
跟蔣華良同一天去世的還有2個中科院院士,分別是自動控制和電力系統工程專家、清華大學教授盧強(86歲)和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專家張友尚(97歲)。
另外,工程院院士、黑龍江東北林業大學的野生動物學專家馬建章(85歲)和北京的生態和森林學家李文華(90歲)也在同日去世。
5個院士同一天死亡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人們開始質疑北京的官方數據,並折射出醫療資源匱乏的擔憂,因為這些科技界精英,理論上可以獲得最好的醫院治療、藥物及疫苗資源。
香港《南華早報》引述一北京某大醫院匿名醫生的消息說,中科院以及工程院院士通常都有副部級優先醫療待遇,但近期疫情導致各大醫院人滿為患,院士們患病送醫時,如能在醫院大廳獲得一張加床已屬萬幸。
這名醫生還說,爆發式疫情導致醫療需求激增,並擠壓了許多COVID外其它疾病的治療。
無獨有偶,工程院院刊官方微信帳號去年12月23日同一天發布5名院士死訊,所有訃告中的死因均為「因病醫治無效」,但沒有說明是何種疾病。
不過,到了24日,工程院院刊官微上5份訃告全部消失。
工程院官網的最後一條跟「訃告」有關的信息更新日期顯示2022年2月25日,內容係悼念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教授陳肇元。陳肇元於2020年6月25日去世。
同為工程院院士的龍馭球也是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的教授,其訃告也同樣刊登在《光明日報》上,工程院網站卻沒有轉發。龍馭球於2022年12月22日去世。
中國科學院官方搜索「訃告」也只有7條內容,最新一條定格在2017年中科院院士吳文俊去世。只是在中科院子網「中國科學院學部」網站上一個不起眼的地方有一個名為「緬懷院士」欄目,內有匯總每年去世的中科院院士生平。
網絡上的相關信息顯示,過去在北京去世的中科院院士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告別儀式。
院士病亡數「折射出全國範圍內死亡人數驚人」
因兩院院士的特殊身份,他們享有較普通人更優質的醫療資源,所以按照過去一個月兩院院士這一大樣本的死亡率可以合理推算,普通中國人的最低死亡人數的下限。
根據中科院2017年的內部統計,院士平均年齡73歲,60歲及以上的76%,60歲以下的有24%,平均年齡近年來有下降趨勢。
按照中共官方公布的2021年人口普查數據中65歲以上的人口作為基數,按照兩院院士死亡率來推算,在2022年12月7日至2023年1月8日期間,中國有約325萬名老人死亡。如果以全部人口作為基數,中國有約2,385萬人死亡。
兩位專業數據分析人士表示,雖然這種推算過於簡單,但考慮到中國數據的不透明,這多少反映中國疫情的一些現狀。因事件敏感,他們選擇不具名發表意見。其中一位表示,以全部人口作為基數估計會有偏差,因為死亡率與年齡段有關。
時政評論員、生物博士李燕銘告訴大紀元記者說,院士病亡數「折射出全國範圍內的死亡人數驚人」。
底層農民處境不知道會比院士糟糕多少倍
李燕銘表示,一方面,院士病亡人數暴增表明,疫情同樣衝擊享受中共體制內高級別醫療特權的階層。面對病毒感染,醫療資源不足,他們也束手無策。另一方面,處於社會最底層的農民幾乎得不到任何有效治療,染疫了就只能聽天由命,看各自的造化,他們的實際處境不知道會比院士糟糕多少倍。
多家外媒駐華記者日前前往湖北、甘肅偏遠山區實地採訪,發現當地缺藥、缺醫療資源,抗擊疫情依然是要老百姓自己來扛。受訪民眾說,感染了、好了就好了,不好就等死。
2022年12月21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在接受醫學出版物《醫學世界》採訪時,曾將感染高峰描述為一場「海嘯」。在中國新年(1月21日)期間,隨返鄉潮回到老家的城市打工族可能帶來農村地區新一輪COVID感染高峰。
中共寄望實現「快速達峰」政策,在短期內感染的人數越多越好,越快達到峰值越好,到春季時,保證復工復產。
美國智庫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嚴忠表示,北京的這種想法與國際壓低峰值、拉平曲線的思路是背道而馳的,會有很大的風險,尤其是老年人因得不到足夠保護,會引起不必要的重症和死亡。而且,由於病毒在沒有接種疫苗的人群中傳播,可能會導致新的毒株出現。
中共高幹、體制內名人密集病亡,對中共政權是更致命衝擊
2023年1月14日,中共衛健委將與COVID疫情有關的死亡人數從37人大幅修改為6萬,受到國內外民眾和海外專家、媒體的普遍質疑,人們認為,中共大幅度低報染疫死亡人數。
旅居美國的華裔藝術家陳維明告訴記者,他跨年夜前後想找一些朋友到工作室聚會,打了12個電話就有兩家人裏面、加起來7個大陸親屬因為染疫死掉了。
「這個死亡率太可怕了」,他說,「中國(中共)現在的這種統計完全沒有任何可信度。」
周三(1月18日),中共官方報道說,國家主席習近平跟一線醫護人員通話時表示,目前的疫情「依然處在吃勁的時候」,要求大家堅持。他說,最擔心農村和農民,因為農村醫療條件相對薄弱。
他還強調,特別關注老年人,因為老年人風險大。他還許諾,要調整醫療資源供給分配。
但是,對許多經歷了三年封控——食物短缺,結束清零——藥物短缺之後,對目睹親人去世的中國人來說,習近平的呼籲是空洞的。
彭博社周四(19日)報道說,中國人的這種創傷性經歷有可能破壞支撐共產黨合法性的社會契約。過去中共許諾合格的治理,保證人民的安全並改善他們的生活,作為保障其一黨專制的執政合法性。相反,中國人現在正在體驗和學習「沒有黨」的自救生活。
「中共黨員及高幹、體制內名人的密集病亡,會對中共政權產生更致命的衝擊。」時政評論員李燕銘說。
中國兩院院士死亡名單匯總(2022年12月7日至2013年1月8日)
序號 | 姓名 | 死亡日期 | 出生日期 | 所屬學科 | 工作單位 | 年齡 |
1 | 趙梓森 | 2022.12.15 | 1932.02.04 |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 工程院 | 90 |
2 | 湯鴻霄 | 2022.12.16 | 1931.10.04 | 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 工程院 | 91 |
3 | 張國成 | 2022.12.21 | 1931.10.12 |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 工程院 | 91 |
4 | 趙伊君 | 2022.12.21 | 1930.11.26 |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 工程院 | 92 |
5 | 顧真安 | 2022.12.22 | 1936.11.16 |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 工程院 | 86 |
6 | 龍馭球 | 2022.12.22 | 1926.01.15 |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 工程院 | 96 |
7 | 馬建章 | 2022.12.23 | 1937.07.20 | 農業學部 | 工程院 | 85 |
8 | 李文華 | 2022.12.23 | 1932.01.15 | 農業學部 | 工程院 | 90 |
9 | 張金哲 | 2022.12.24 | 1920.09.25 | 醫藥衛生學部 | 工程院 | 102 |
10 | 王仲奇 | 2022.12.25 | 1932.06.29 |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 工程院 | 90 |
11 | 關橋 | 2022.12.26 | 1935.07.02 |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 工程院 | 87 |
12 | 李慶忠 | 2022.12.26 | 1930.10.10 |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 工程院 | 92 |
13 | 關肇鄴 | 2022.12.26 | 1929.10.04 |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 工程院 | 93 |
14 | 李天初 | 2022.12.28 | 1945.11.04 |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 工程院 | 77 |
15 | 孫敬良 | 2022.12.28 | 1930.07.14 |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 工程院 | 92 |
16 | 於德泉 | 2022.12.31 | 1932.10.22 | 醫藥衛生學部 | 工程院 | 90 |
17 | 范維唐 | 2023.01.01 | 1935.07.18 |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 工程院 | 87 |
18 | 徐銤 | 2023.01.04 | 1937.04.07 |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 工程院 | 85 |
19 | 武勝 | 2023.01.04 | 1934.09.23 |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 工程院 | 88 |
20 | 葛修潤 | 2023.01.04 | 1934.07.12 |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 工程院 | 88 |
21 | 盧強 | 2022.12.23 | 1936.5.19 | 自動控制和電力系統工程 | 中科院 | 86 |
22 | 蔣華良 | 2022.12.23 | 1965.1 | 藥學家、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原所長 | 中科院 | 57 |
23 | 張友尚 | 2022.12.23 | 1925.11.2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 | 中科院 | 97 |
24 | 吳承康 | 2022.12.25 | 1929.11.14 | 力學研究 | 中科院 | 93 |
25 | 童坦君 | 2022.12.25 | 1934.8.15 | 醫學家 | 中科院 | 88 |
26 | 王佛松 | 2022.12.31 | 1933.5.23 | 高分子化學 | 中科院 | 89 |
27 | 江龍 | 2022.12.31 | 1933.1.1 | 物理化學家 | 中科院 | 89 |
28 | 趙其國 | 2023.1.3 | 1930.2.25 | 土壤學 | 中科院 | 93 |
29 | 陸熙炎 | 2023.1.4 | 1928.8.29 | 有機化學 | 中科院 | 95 |
30 | 楊福愉 | 2023.1.5 | 1927.10.30 | 生物化學 | 中科院 | 96 |
來源:中國工程院、中科院官網,以及網絡公開資料。(大紀元製表)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